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杞县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杞县人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1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1-07-03
    关键字: 杞县 东汉 董宣 范丹 洛阳令

    年。)二年,七十匹岁卒于家。临终遗令敕其子:余生昏闇之世,不能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殓,殓以时服就够了;蔽形棺足,周身殓毕便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而已!于是三府各遣令奔吊,大将军何进,致书陈留太守累行论■,答曰:宜为贞洁先生。会葬者三千余人,刺史郡守各为立碑表墓。丹别传云:丹使儿拾麦,得五斛,邻人尹台遗麦一斛,丹妻受之,后丹知,并以六斛送还,并言麦杂,不取! —上抄介自杞县忘—

  • 文章祀縣人物(杞縣志)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3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7-01-03
    关键字: 杞县 人物志 伊尹 刘邦 项羽

    一商:伊尹伊尹、名摯,有莘之逸民,耕於有莘之野,生於空桑,又後稱御天阿衡。湯以幣聘之三四而不從,後終就湯。伊尹從湯,先使入夏。以觀桀政,可輔者輔之,不可輔之伐之。伊尹入夏,知桀之不可為,復歸於毫。湯與伊尹,商議討伐,伊尹說:「愛民第一,勝利在我。」遂伐桀戰於鳴號,桀奔南巢而死,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傳其孫太甲,太甲無道,於是伊尹以奉祀先王家宰之位,明吿列祖創業之成德以訓太甲,太甲不能用,伊尹只得在湯墓營地,造桐室禁閉太甲,使太甲居憂悔過。終喪三年。伊尹囘...

  • 文章杞县风物与县志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杞县 县志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一大陆变色,违难来台,瞬已廿年。来台所生下一代,均已靑年玉立,行将成人。每谈故鄕,多瞠目无以对,盖其目未曾识,仅有耳闻,难怪未有具体之印象也。新正偷闲,整理故录,翻阅县志,仅择要简介,以为关心者阅览。他日收京,庶对桑麻故居,祖宗庐墓,有深刻印象而易于有所复员建设也。河南杞县,古称雍邱,位开封东一百一十华里,东临雎县,西接陈留,南邻太康,北壤兰封,方七十里,境内平原沃野,无名山大川。产麦、豆、高梁、榖等,气候冬冷夏热,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朴诚实

  • 文章杞县五状元及其故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5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7-07-03
    关键字: 杞县五状元 宋准 宋郊 刘理顺 孙贤

    兄弟皆以文学显,而祁尤能文,善议论,然淸约庄重,不及庠论者,以祁不至公辅,亦以此云。外传家鄕传说故事宋仁宗天圣二年开科,宋郊宋祁兄弟同试,宋祁第一,仁宗面试时,祁禀奏:「臣以长幼之序,第一理应给兄弟,以符情理。」仁宗即召宋郊,一面阅卷,亦感其才华,重才心起,然一时稍犹豫间自语:「这一榜能点个状元?!」宋氏兄弟听到,马上叩谢:「谢主宠恩!」故事传流至今。杞县大西关茶庵庙对面旁官道,有一砖桥,横额刻「渡蚁桥。」是杞县人纪念宋状元的。俗呼蚂蚁桥。古蹟,皆知。㈣明礼

  • 文章杞县五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5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5-05-30
    关键字: 杞县 方志记载 桃陵 青陵 翟陵

    有五陵之名。杞县处黄河平原。其境无高山大川。形势广豪。视地平衍。亦谓黄土平原。五陵亦可谓平原上之点缀。

  • 文章杞县文献总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6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杞县 文献综述 河南名县 中原粮仓

    河南杞县,古称雍邱,位于开封东一百一十华里,东临睢县,西接陈留、南临太康、北壤兰封、方七十里,境内平原沃野,无名山大川,产麦、豆、高梁、谷物等,气候冬冷夏热,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朴诚实,安土重迁。敬天法祖、勤谨守礼。惟以水利不兴,早涝无常。靠天吃饭。俗谚有三年旱,两年涝,一年丰收,两载无虞。设无兵燹,温饱有余。至于金杞县之称,实为钱粮之重,非金玉满地之富庶也。交通距陇海铁路,距县城约有六十华里,汽车公路,仅平坦沙路而已。一般交通有马车、牛车、土车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