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阳历史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愿河南安阳洹水商都永恒光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安阳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研究

    、《卜辞中之古代社会》、《卜辞通纂·考释·索引》,李济著《小屯地面下情形分析初步》、傅斯年编《国立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安阳发掘报告第二期》,容庚著《殷契卜辞》、温丹铭著《殷卜辞婚嫁考》,丁迪豪著《商代母系制的诸形态》、《殷代奴隶制史》,孙海波辑《甲骨文编》,吴其昌著《殷虚书契解诂》,唐兰著《北京大学藏甲骨刻辞考译》,陈楚家著《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石璋如著《第七次殷墟发掘E区工作报告》,胡厚宣撰《殷商文化丛考》,英国叶慈

  • 文章安阳为中国七古都之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安阳历史 古都之首 河南古城

    居,迺五迁,无定处。」正义:「汤自南亳(商丘)迁西亳(偃师),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杨树建积微居读书记:「殷商徙都计九次,始定于殷(安阳):⒈亳:宁陵、商丘、。2嚣:荥阳、巩县、偃师、斟鄩。⒊桐:内黄。⒋邢:武涉。⒌庇:鱼台。⒍奄:曲阜。⒎殷:安阳。⒏亳。⒐殷。」最后奠都于安阳。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根据考证,二百七十三年,比较正确,因为汤至纣,仅四百九十六年。㈢周朝:史记周本纪

  • 文章銅雀春深鎖二喬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安民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铜雀台 安阳历史 曹魏三台 邺城 殷邺文化

    夕阳。故瓦凿成今日砚,待教世人写兴亡。铜雀三台演绎了多少英雄往事、落日悲歌,如今竟敬遥望西陵墓田,歛去了六朝的历史云烟。如今,只有这春深时节的柏木森森、映阶碧草,随风摇曳。曹魏铜雀台 (安民 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名篇,一语道出了赤壁大战之后三国鼎立那段历史所暗藏的玄机。如今的铜雀台,基址周遭夯土痕迹尙依稀可辨,那一层一层厚实的黄土,一如那生生不息的年轮消长。殷邺文化的历史,除了遥想品味

  • 文章安阳县古蹟举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安阳 名胜古迹 历史文物

    安阳县古蹟甚多,载在县志,不胜枚擧。兹就中有史事可纪者,擧录于左,藉以见安阳为文明古郡,文化源流之悠长。⒈伯阳城—在安阳县西北五十里淸流村西,今尙有旧蹟可考,史称『乐毅攻魏伯阳』,即是此城。城之附近有山,名伯阳山。⒉古韩家庄—在县西水冶鎭西北二里许,有村名铁佛寺,即古韩家庄,为宋谏议大夫韩国华、魏郡王韩琦父子之故里。⒊鲧堤尧城—在安阳县东东梁堌村。太平寰宇记曰:「鲧堤尧城,禹之父所筑,以捍孟门」。读史方舆纪要曰:『鲧堤,治水时所筑,以捍孟门溢水』。⒋殷墟

  • 文章名都鼎城话安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王革勛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安阳市 殷商时代 历史发展 行政规划

    郭老诗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举世闻名的安阳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殷商王朝中晩期的都城,乃全国八大古都之一。殷墟是司母戊大鼎的故乡,是华夏文字的摇篮,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之名始于战国,见于《史记》,因赵将廉颇攻魏安阳而得名。战国当时的安阳城,史称安阳故城,位于今安阳巿东南四十三里(实际五十余里),楚旺西南三十里,地处古黄河、汉淇水之北,山南水北日阳,明代教育家崔铣解读,因于「淇北」,故称安阳安阳邑先属魏国,后入赵国改名宁新中邑

  • 文章董作賓先生對於甲骨文的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安阳殷墟 考古挖掘 历史考证

    二十四岁,入开封育才馆,跟从时经训先生学「商简」(即甲骨文),这是他接触甲骨文的开始。民国十二年,入北京大学硏究所国学门肄业。十四至十五年,先后任敎于福建协和大学及河南中州大学,嗣后受广州中山大学副敎授之聘,于是和傅孟眞(斯年)先生相识。十七年,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成立筹备处,聘先生为通讯员,往安阳调查甲骨出土的情形。这年秋天,历史语言硏究所正式成立,改聘先生为编辑员,主持史语所第一次在殷墟的发掘工作,得有字甲骨七百多片。从本年起,到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以前

  • 文章安阳人文与地理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張金鑑撰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地理沿革 历史文化 先贤

    国者鄕之积。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可视之为鄕土观念的扩大和延伸。人有家鄕,物有本源。「不忘本」乃是人生正谊之一。孝父母、怀故鄕、爱国家就是「不忘本」的表现。値此大陆变色,海隅寄形,瞻念前程,追忆往事,不禁百感交集,鄕思重重,西望中原,极目鄕关何处似,白云依依无尽时。人不可忘本,飮水应思源,特先记述故鄕情景,把剪不断,理还乱的鄕思,作稍许耙梳。一、地理——我原籍河南省安阳县。在过去的岁月中,于此地生活得最久,虽然我在外处居住的时间亦不短,但仍然说一口的安阳土话

  • 文章安阳的地理与人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安阳 地理概况 历史人物 名胜古迹 自然风景

    国者鄕之积。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可视之为鄕土观念的扩大和延伸。人有家鄕,物有本源。「不忘本」乃是人生正谊之一。孝父母,怀故鄕,爱国家就是「不忘本」的表现。値此大陆变色,海隅寄形,瞻念前程,追忆往事,不禁百感交集,鄕思重重。西望中原,极目鄕关何处似,白云依依无尽时。人生不能忘本,飮水应当思源,玆特将原籍安阳的地理与人文,扼要记述,聊慰鄕思,并抒爱鄕心情。一、地理槪况——我的原籍是河南省安阳县。在过去的岁月中,于此地生活得最久,虽然我在外处居住的时间亦不

  • 文章父亲胡厚宣与古都安阳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胡振宇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胡厚宣 古都安阳 甲骨文 殷墟 历史文化名城

    又临岁尾,快到父亲的冥诞了。每每忆起父亲,自然就联想到父亲与之结下终生之缘的安阳。几次提笔,难以书尽父亲胡厚宣教授与甲骨文、与安阳六十年未有间断的情结。父亲同安阳的联系当首推一九三四年,时父亲刚由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大学读书期间,适新成立不久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北平,所长傅斯年先生于代理北大史学系主任职内,请所内专家在系内开课,有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徐中舒、董作宾等人,讲课内容均由史料结合考古发掘所得,即王静安「二重证据法」,使学生们耳目一新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