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忆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東寧陵討逆之會戰(民國十九年五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1期  作者:劉茂恩 出版时间:1981-11-30
    关键字: 中原大战 形势分析 战争回忆

    十九年元月以後,本軍仍在晉南之平陸縣及芮城,擔任黃河河防之守備,我討逆軍第十一路總指揮部去年十二月二日在鄭州被唐部解決後,所有直屬部隊,騎兵旅、特務團、敎導團,突圍向登封挺進,幾經逆軍追迫,終於元月在澠池以北之南村渡河而集中於山西之垣曲縣境,當卽電請閻副總司令請示,如何安置,旋奉指示,將該部集中平陸縣候令,斯時,閻對中央之背向,擧棋不定,對於本軍乃加極端之監視,饑寒交迫,困難萬狀,斯時總司令 蔣派其少將參議劉茂修(卽七舍弟)間道前來,慰問有加,幷詢軍中情...

  • 文章董作賓先生與滕縣考古發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董作宾 考古发掘 安上村 往事回忆

    董彥堂院士是一位興趣廣泛多方面的天手學者。民間歌謠,廟堂經典,天文曆法,古史年代,殷墟文字,金石銘文,甲骨書法,印章篆刻等,沒有一樁不通,也沒有一件不精的。因爲他的光芒四射的甲骨文硏究的偉績,遮蓋了其它方面的成就。大家都認爲那些成就都是由甲骨文硏究而引起的各種副業,他也不加可否。他的著作除去甲骨文斷代硏究例,殷曆譜,中國年曆總譜等幾部燴炙人口的大著作之外,從編校歌謠週刋起,到主編並發行大陸雜誌以及編印中國文字止。其間不知道發表過多少有見地,有意義,有價値...

  • 文章中原會戰日寇暴行之我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趙竹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日回忆 中原会战 豫中会战

    洛陽古稱洛京,蘇題詩「東岳封迴宴洛京,西墉通曉會公卿」,古作雒,周武王遷殷民於洛水之濱,作洛邑,使周公築城謂之東都。其後成王欲宅於洛邑,嘗使召公先相宅,至平王遷都於此亦曰王城,戰國以後改為洛陽,以在洛水之陽故名。漢改洛為雒,置雒陽縣,曹魏復改雒為洛,故城在今治城西,唐以來移今治也。洛陽西工為一制式營房,形成為獨立營區,為吳佩孚所建,抗戰時,第一戰區長官部設置於此,林蔭大道、大操場、運動場、游泳池等活動場地,均很齊全,西鄰發電廠,水電供應亦充足,戰時補給尚...

  • 文章中原抗日戰史述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回忆 中原抗战 中原会战

    今年是抗日戰爭六十三週年,為弘揚國民革命之光榮歷史,彰顯鄉親英勇的犧牲精神,敬謹擷取中原八年抗日的重要會戰史蹟,綴纂成文,至心掬獻,冀我先進胞澤見賢思齊,緬懷鄉先達之偉烈壯舉,傳承光大,為促進鄉里繁榮,國家之民主自由,以及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而繼續努力。豫東、豫北會戰(民國二十七年一月至六月)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六日,安陽附近之作戰沉寂,第一戰區乃令各軍編組游擊部隊,並指定活動區域。軍事委員會二十日電示:第一戰區之作戰地區為:東界自黃河口之開封附近,...

  • 文章返鄕探親漫談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梁漢傑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高阁寺 大公中学 求学回忆

    一、前言在安陽文獻上,每年都讀到不少鄕長們探親歸來的所見所聞,讀來趣味盎然,有目不暇接之感;因而也常常廢寢忘食,以期及早能讀完鄕長們的心血結晶。同時也常常使我像通過時光隧道,回到幾十年前的童騃,倍感親切萬分。同時也使我想將我的拙見淺聞,有一吐爲快之願;但礙於自己早年不知上進,國學基礎沒有打好,因而惟恐辭不達意,浪費鄕長們的寶貴時間。所以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憾;眞是像宋朝賢人警告後代所說的:「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頗有悔之晚矣之嘆。由於擋不著高主編的厚愛...

  • 文章夏邑點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夏邑县 命名 治水 纪念馆 人物回忆

    「中原文獻」第二卷八、九、十等三期連續登載有丁作韶先生大作「我與河南」一文。讀之,婉如舊地重遊,而懷念夏邑之思,油然而生。爰就記憶所及,略述一二,以就敎于丁先生。我久慕丁先生大名,尤其是我與丁先生祖籍夏邑有一段終身難忘的淵源,但歉無一面之緣;今拜讀丁先生大作,如就敎範,更不禁心蕩神馳與敬佩,並藉此以通款曲,而共持懷念故土之情。丁先生大作,對于夏邑縣地理形勢,言之綦詳,以及人民生活情形,一曰苦,二曰窮,苦窮情形,筆難盡述。夏邑縣的是地瘠民貧,深具同感。惟民...

  • 文章鎭平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李牧老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镇平县 地方自治 联防 彭锡田 人物回忆

    一、前言鎭平縣位於南陽縣西北,城瀕潦河西岸,南毗鄧縣,北接南召,西臨內鄕,昔爲春秋楚國列邑,秦時隸「宛」,漢置涅陽縣,隋改曰課陽,金未改爲「鎭平」,明、淸皆屬南陽府,因鎭平、內鄕、淅川、鄧縣,均於南陽西,統稱爲「宛西四縣」。鎭平縣境公路暢通,省縣道路堪稱便捷,由鎭平縣城東行,可達平漢鐵路信陽,許昌諸重鎭,西去可通陝西商南,直達內陸,南下可至湖北老河口,位臨陜、鄂、豫邊陲;民情淳厚,唯縣內物產不饒,民十四、五年,盜匪四起,民不聊生,後經鎭、內、淅、鄧先後實...

  • 文章唐河陽韓愈的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韩愈 韩昌黎文集 政治思想 人物回忆 学术地位

    一、生平事略韓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新唐書稱愈爲鄧州南陽人誤矣。生於唐代宗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卒於唐穆宗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享年五十七歲。愈自稱昌黎韓愈者以昌黎韓氏爲當時望族,故以郡望自稱,與籍貫無涉。父仲卿爲武昌令,有政聲,縣人刻石頌德。愈三歲喪父,隨伯兄會貶官嶺表,十五歲,會卒,依嫂鄭氏撫養,孤苦流離,生活淸寒;而愈則知奮勉力學,盡讀六經百家之書,日記數千百言。唐德宗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進士及第,時年二十五。其後,三試博學鴻...

  • 文章新蔡縣舊景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原景輝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新蔡旧景 风景介绍 区域建设 往事回忆

    新蔡縣舊有八景,我已介紹「勝泉清流」、「綠波晩照」、「金粟禪材」,茲再介兩景:一、奎樓曉月奎、爲星,是二十八宿星座之一,居白虎星之宿,有星十六,九爲仙女座—七爲雙魚座,諸星曲屈相鈎,狀如「文」字,據云主人世文章,昔時各邑建樓崇祀,在科舉時代,凡參加縣、府、鄉、會、殿試,金榜題名的,衣錦榮歸,必至那裡祭祀謝恩,並在墻頭題詩表功。吾縣奎星樓建於東南城隍上,與砲樓相輝映。「奎樓曉月」是天甫明時,在斯樓旁觀賞月亮—比別時更清新美麗。按黎明賞月,應在陰曆十五、十六...

  • 文章挖出中國上古史(續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李子寧 出版时间:1987-03-30
    关键字: 李济 人物事迹 安阳考古发掘 往事回忆

    李濟與安陽發掘有人說,一個人對學問的態度常可反映出他的人格。這句話,對李濟而言,眞是恰如其分了。李濟並不是一個慣於狂怒、激動的人;但偶爾他也會忍不住「冒火」了起來。楡次車站那件事就是一個例子。然而他在這件事中,與其說是對某個特定人物生氣;不如說是爲知識的汚染而憤怒。他可以容忍別人對他的輕視,但却無法忍受對眞理的汚染。這一點,對眞理的信仰,構成了李濟一生的重心,也是他學術生涯中最熱的原動力。無可置疑地,像李濟這種對眞理有絕對的信仰、對知識的追求抱著「寧犯天...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