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唐三彩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施翠峯硏究唐三彩(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各种陪葬用品 制作工艺 流斑纹 唐三彩的釉色 多彩陶器 广泛流传

    作为器皿用途的唐三彩,其典型作品为何?施敎授擧例说明如下:㈠凤首瓶—因瓶口利用凤首为造型而取名。其实,其形象较似一种猛禽的头部。瓶身有素文,但大多在前后两面(或四面),有贴花,形成浮雕状。凤首瓶分为圆壶形及扁壶形两种。前者原形似来自古波斯的萨珊王朝,因萨珊王朝(西元二二六年—六五一年)(有银制鸟头瓶,其形态与唐三彩的圆壶形凤首瓶大致相同。圆壶形凤首瓶,在瓶体上大致均有浮雕贴花,还有一支象征草茎的把手。釉色皆为绿色与褐色的流斑文,瓶座必露出胎土。依据现代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铅釉软陶 陪葬品 唐墓出土 遣唐使 祭祀用品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唐三彩之原来面目。明器说论者忽略了它们入土前的眞面目与出土后所呈现的面貌,并非完全相同之事实。不必说是低火度烧成之铅釉陶器,即是高火度烧成的磁器,若埋在氧化物较多的土壤中,其被浸蚀的程度也是相当厉害的,尤其铅釉软陶最怕氧化物,有些唐三彩带有吸水性,其主要原因就在此。施敎授擧一例:战后由爪哇岛、菲律宾等处的地下,不断的发掘出宋代、明代的所谓贸易磁(大多属于宋越州窰、龙泉窰的产品),都是一千二、三百度烧成的坚质靑磁、靑花磁,可是,它们之中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中国工艺 陪葬用品 唐墓出土 西安 洛阳

    唐三彩」是一种唐代产生的特殊陶器,它曾轰动了本世纪初期的世界古董界及学术界。在世界上,最早发觉唐三彩之美丽及其价値而大肆宣传的是日本人,收藏数量最多的是英国,次为日本;在台湾,历史博物馆有四只唐三彩骆驼,故宫博物院有一座日本美术协会理事长大野仪明所赠的文官俑,其数量不但少,而且硏究者更少,施翠峯敎授是我国硏究唐三彩的第一位专家。执敎于师大、艺术专科学校及中国文化学院的施敎授,过去曾在国内看过极少数民间收藏家珍藏的唐三彩,但都是高不及三寸的杯子、盆子等

  • 文章簡牘的研究讀後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衛聚賢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简牍 汉字研究 笔墨纸砚 唐三彩 草书 甲骨文

    有,但由「草书」的「草」字推想,它的时代很古。古代装「简」不易,把草稿写在「草」叶上,正式文字才写在「简」上。按「稿」字从「高禾」,禾之高者甚过于「高梁」,高梁的叶子,宽二寸至三寸,长二尺至三尺,表面光滑(无毛),正好写字,惜无实物存在为证(因高梁叶子不易保存,而且干了又可作柴烧,或作肥料的原料,是以无写文字写在草叶上的实物存在)。再补—唐三彩中原文献前几期刋出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从前看「太平广记」时,记得有洛阳制唐三彩的工厂,现在忘记在第几卷了。硏究这问题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