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中原到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史 台湾历史 客家人

    我们的先祖遗民来台湾的原因:系中原动乱及人口压力,因人之常情乃厌恶动乱,喜爱太平安逸。中国大陆,历来多有大动乱,加上台湾早有「台湾好趁食(谋食)」,「台湾钱,淹脚目(脚踝)」的美景脍炙人口,自然成为避乱的好去处。人口压力:因大动乱固然引起人口迁移,但是太平盛世却引发人口增加。历史上几次太平盛世引起人口大增,人多则穷,人民生活又陷于困苦。在人口压力中,福建、广东两省因境内多丘陵,人口压力最大,我们的先人向台湾移民,自然最多。在台湾的移民:荷兰人入侵台湾以前

  • 文章連橫先生的詩文及灼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齊衛國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连横 台湾通史 诗文 琉球

    一、从《台湾通史》说起:《台湾通史》一书,是连横先生,字雅堂所编撰,他是以儒学立身,以史学成家,以文学名世的人物,事功当然是不朽的了。这部书专记台湾的历史,起自隋朝,终于不平等条约割给日本。这书写完是在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日本占据已二十四年),那时日本的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为此书题字,日本的总务长官下村宏也作了一篇序文,说这部书「气象雄浑,笔力遒健,论断古今,吾几不能测,其才之所至,盖近世巨观也。」民国三十九年三月,总统明令褒扬连雅堂先生,说他「操行坚贞

  • 文章略谈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及姓氏由来与其意义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5期  作者:程子榮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白话台湾区姓氏堂 姓氏 程姓 台湾通史 史料考证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本土的原名称为「白话:台湾区姓氏堂」「作者为林洋港」方乃出资所写,但看后面所写编辑者:中华复兴运动推动委员会台湾省分会。郭绍仪、杨仕俊、谢廷森校阅者:王寿南、王国璠、王孝出版社:台湾新生报社发行人:沈岳译写者:林藜编撰者:杨绪贤中华民国六十九年十二月初版,七十年八月再版以下为笔者所依其序,择节录之片段一、绪言,他的标题。台湾、大陆的一体关系:几千年前,台湾即为我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一部分:从来台湾居民,除了少数时期有外族人入侵外,都属

  • 文章陳留麗家興漢功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陈留 郦氏家族 汉功臣 台湾省文献会

    一位恪守王守仁之学的学者,与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辙,交谊极深。台湾,倒是很少看到姓郦的省籍人士,据台湾省文献会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距今十年之前,全省总共仅有一户姓郦的人家呢!

  • 文章河南人与《台湾通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姚保中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台湾通史》 河南先贤 王郡 徐炳昶

    一、徐炳昶为《台湾通史》作序拜读连横(号雅堂,连战之祖父)巨著《台湾通史》,获有两项意外的发现,十分欣喜和惊奇。欣喜的是:《台湾通史》卷首有「徐炳昶序」。(徐教授曾是笔者的校长和老师)。惊奇的是:巨著内有「王郡列传」。徐炳昶序云:民国三十四年,连雅堂先生所著之《台湾通史》第一次在国内印行。六月,排版将毕,其哲嗣连定一先生(名震东,连战之尊翁)命余作叙,余与定一先生十余年故交,谊不敢辞(序文约二千五百字,恕不摘录)。此文系三十四(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五日写于

  • 文章國立歷史博物館暫借寄存河南古物淸册(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台湾历史博物馆 文物 清册

    第三類甲骨文(完)57.黃一字第五七組481—490號。件數:十件。58.黃一字第五八組491—500號。件數:十件。59.黃一字第五九組501—510號。件數:十件。60.黃一字第六〇組511—520號。件數:十件。61.黃一字第六一組521—530號。件數:十件。62.黃一字第六二組531—540號。件數:十件。63.黃一字第六三組541—550號。件數:十件。64.黃一字第六四組551—560號。件數:十件。65.黃一字第六五組561—570號。件數:十件。66.黃一字第六六組571—580號。件數:十件。67.黃一字第六七組581—590號。...

  • 文章博族是正統中國人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敬齋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博族 正统中国人 台湾原住民 《帝王世纪》 李敬斋

    人乃迁至渤海、黄海岸上。由渤海湾迁进河北省,是为商人。博音同亳,遗留之亳甚多,如南亳、北亳、西亳,皆后来之亳。《帝王世纪》:帝喾都亳,当即曲埠,在纪元前二四三五—二四二〇年殷商之前。史记谓契以蕃为根据地,蕃当今之滕县。今台湾原住民有龟、贝、网、申等字,申即电或神,此等字当为博族所造。而且台湾与大陆,远古也非分离,足证明台湾与大陆,也同族人也。注:河南汝南李敬斋先生,民前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生,七岁读四书、五经,九岁学八股文,十三岁应童子试,十七岁入河南省高等

  • 文章简介台湾的原住民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6期  作者:牛國璋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台湾 原住民 种族 史料考古

    日本侵略中国,于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有琉球船漂至台湾东南海岸,为牡丹山胞所杀,日本向中国究办,清处置失当,三年从日人登陆恒春讨番,经英人调停,请中国放弃琉球属地,一八七九年日本将琉球改名为冲绳岛,且让日人统治,此乃日本正式侵略中国之始。一八九五年李鸿章奉旨与日伊藤博文秘定和约「马关条约」,朝鲜脱离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另赔款两万多两,这些糗事,都与台湾的另类原住民槪况有关。因这一史实是日本人写的。日人,原名「宫本延人」写了本「台湾的原住民」,由台湾

  • 文章中原文物与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劉衍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物 台湾 文物考古 民族历史

    中原仰韶文物有其来龙去脉。这些绳纹彩陶随着民族的播迁远至台湾有凤鼻头发掘之绳纹彩陶为证。中原文物远在史前时期就在台湾开花结果了。中原以仰韶彩陶绳纹为特征则全国各地人民所制作之文物皆用彩陶绳纹技巧者自皆为中原文物之统一体。至其绘画所代表之不同主题乃为地方发展之象征。中原文物进一步发展推动中国历史从史前时期进入历史时期,这一大转变之关键是山东的龙山文物的发掘。龙山文物实际上是城子崖出土的,陶片薄而有光泽皆黑色故又称黑陶。这一堆积里面已有甲骨和房舍建筑,但无文字

  • 文章台湾民间的观音信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2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台湾 法相 妈祖 观音信仰 艋舺龙山寺

    人手眼才能医治时,决然为法忘躯,以刀自抉两眼,令使者断其双手,合药治愈父病。孝行感动天神,将其点化为闻声救苦、法力无边的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肉身葬于香山宝塔,护佑众生,成为广大民间信仰者的守护神。凡华人所到之处,或在家供奉,或建庙祭祀,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民俗信仰传统文化活动,台湾也不例外,民间对观音的信仰,尤为兴盛。二、台湾观音信仰的历史回顾:据《三国志·孙权传》载:黄龙二年(西元二三〇年)孙权派军万人浮海征夷洲。经学者考证:夷洲就是台湾。这是史册上最早记载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