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阳历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阳的底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董振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南阳概况 人杰地灵 恐龙蛋化石出土 南阳历史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南阳作家群

    中学的地理课上,当我得知南阳位居我国的四大盆地之列时,很是惊讶和兴奋,第一次感觉到了生我养我这块土地的分量是沉重的。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在生活的磨蚀过程中,已由一个稚气少年步入人生不惑的我,重新认识和反观这座具有璀璨文明历史的城巿,才知道相对于南阳丰厚的底蕴而言,那份冲动实在是不値一提的。南阳因在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它西、北、东三面环山,西北部为雄伟高峻的伏牛山,西部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的秦岭余脉,东南部为蜿蜒起伏的桐柏山,构成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

  • 文章南阳怀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南阳概况 南阳县志》 历史沿革 文物古迹 历史名人

    市区,面积二六、四五二平方公里,为大陆的最大市区;辖一县级市,十二县,十二地级市。南阳市系古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南都」、「帝乡」之称。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天下郡国利病书」记:「『南阳』,西通武关,东受淮海,沧浪为隍,方城为墉,襄汉藩篱,周武之国。」春秋时已为要地;战国时,楚得南阳,即欲问鼎于周室。司马迁曰:「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及光武中兴,肇自南阳,于是建为『南都』」。汉,张衡、赋评:「尔其地势,则武关阙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汉水

  • 文章大報導中國現存唯一的知府衙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周大新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南阳知府衙门 南阳府志》 名胜古迹 历史价值 修葺工程

    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一直为南阳拥有几处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而自豪,特别是南阳知府衙门。南阳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这里定居,业农维生,周朝时因经济发达,成为申伯国之都;春秋战国时,是楚国著名的手工业冶铁中心和商业城市。公元前七十二年,秦昭王在此设立南阳郡,直至隋,皆有太守治所。元朝至元八年(一二七一年),元世祖开始在南阳设府,立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敎养百姓」。同时在城内西南隅(今民主街西头北侧)建了知府衙门

  • 文章南阳武侯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張文華 張喜文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南阳武侯祠 地理位置 建造历史

    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大量匾额、楹联及三〇〇余块碑文。「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碑刻草书,风骨神秀,洋洋洒洒,峭拨苍劲,龙飞蛇腾。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祠内有歌颂诸葛亮历史功绩的对联: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摒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 文章漢代宛城造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南阳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工商业 艺术 名胜古迹

    王说未审。」除上述宛城是否为南阳郡治外,尙有宛城是否与南阳为一地问题。据「秦汉史论」第二章第二节记载:「(河南南部之都市)颍川、南阳、宛。」实则南阳即宛,绝非宛城之外另有一南阳城。且宛城历史,至少可以溯至春秋时代,甚或商代,对秦汉而言,已并非一「新兴都市」。唯两汉四百年间,宛城确乎其始甚微,其终盛大。前汉,宛尙不预荆、扬、江南三令之列;[2]后汉,则任宛令者,后汉书记载有杜安、夏勤、种拂、黄昌及吴桥等,新、汉时期,刘赐曾封王于此;[3]更始一度都之。后汉

  • 文章浮生八十谈「南阳玉」及其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王同世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南阳 地质勘探 玉石研究

    中华历史久,中原文化长,地大物博的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王国」的美誉。其文化艺术,更是源远流长。黄河中下游,有一块肥沃的土地—河南地区,开拓最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文化。河南古为「豫州」,地居中国中部,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亦曰「中原」,因就中天下而立,据营四方之便,地理位置重要,居中国之心脏地带,在历史长河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以来,人材辈出,更自史籍及出土文物观之,河南是中华文物之发祥地。雄居荆襄上游的豫南重镇

  • 文章地灵人杰看南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南阳 院士 文化遗址 出土文物 历史名人 文化传承

    的,也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对于建国后南阳形成和出现的位居全省榜首的两院院士群体,以及二十世纪初叶,以张嘉谋、杨鹤汀、罗蜚声、王可亭、熊伯干、马戢武、魏烈承、冯台异、王庚先。韩席卿、冯紫岗、陈东秩、水自立、彭和卿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全体与二十世纪三〇年带以董作宾、徐旭生、郭宝钧、尹焕章、杨廷宾、王湘(王元一)、孙文青为代表的考古学群体;还有从二十世纪八〇年代形成的以二月河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体,他们的成长和成就与他们的家乡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何渊源;他们的出现与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