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秀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葉縣獨樹鎭爲漢光武中興之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刘秀 独树镇 人物传记

    東漢光武皇帝名秀。字文叔。漢高祖九世孫。九歲而孤。養於其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莾末年天下連歲災蝗。盜寇蜂起。地皇三年。卽公元二二年。南陽荒饑。王莾敗亡之兆已露。隨購買兵器起兵於南陽。莾聞漢帝立。大將亡。大懼。乃起兵百萬。旌旗輜重千里不絕。並另召募猛士。又驅環獸虎豹犀象之屬數千助威。戰於昆陽。卽現在之河南葉縣「獨樹鎭」一帶。光武率敢死隊三千衝其中堅。莾兵大潰。自相踐踏。適又逢天大風雨。屋瓦飛騰。雨下如注。河川溢橫。猛獸奔馳。士卒溺斃者可斷...

  • 文章刘秀遗蹟:长石冢·隐身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0期  作者:玉明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刘秀 古迹 长石冢 隐身柏

    相传汉朝光武帝刘秀,初兴兵讨逆期间,有一次在中原军事失利,只身被王莽兵追至打虎亭村边田里。有农夫名长石者,正驱骡马在耕田,刘秀乃向其请救。长石将刚犂过之土块搬起,使刘秀仰卧于犂沟中,再将土块错杂覆蓋秀身,并驱骡马立其上,作休息状态。刚刚拥覆妥当,莽兵即至,询长石,长石答以「未见」。莽忿杀长石,并命属以矛枪遍刺刚犂过之田土,然后离去,惟漏了骡马腹下之地未刺,刘秀因而幸免于难。及莽乱平,秀即帝位,为追念长石舍生相救之功,特亲到原址,厚葬长石。并为防范日后有人盗墓

  • 文章孟津巍峩的「漢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靳梅豐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刘秀帝陵 汉陵 孟津县 文物古迹 帝王陵寝

    壹、前言「古都孟津」,古蹟累累,而城西八华里的「汉陵」,在孟津名胜古蹟之中,确寔是最伟大最特出,而富于传奇性和神秘性。「汉陵」就是东汉中兴明主光武刘秀的坟墓,光武帝,起兵诛莾,中兴汉室,文治武功,彪炳显赫,尤其崇尙儒道,表彰节义,更足为天下则、万世法。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崩殂后,安葬之地的「汉陵」,巍峨雄壮,气势磅礴,千余年后,人们敬之不衰,眞可谓「英灵永在,千古不朽。」现在将「汉陵」胜蹟及神奇故事,简要报导如下:贰、胜蹟一 雄伟的墓园汉陵位于孟津县

  • 文章遙憶光武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韓宗民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刘秀 光武皇帝 洛阳 邙山 光武皇帝陵墓 墓碑 贤明圣君 王铎

    东汉中兴光武皇帝(刘秀)陵墓,在孟津县境内,距县城约八华里,位置于县城之西北郊,邙山之北麓,黄河之南岸。黄河渡口铁谢鎭,即在陵北数里处,系通往黄河北岸之孟县、温县、济源等处重要渡口。孟津与洛阳比邻,两城相距仅四十华里,洛阳乃我国最早之古都,前后历朝建都合计近千年之久,占我国历史六分之一时间。河南古称中原,乃天下之中心,而洛阳可谓中原之中心,地理形势险要,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洛、孟交界之邙山一带,古代帝王将相陵寝,到处可见,而陵丘之高大,方圆在十数丈

  • 文章兩漢人才的選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刘邦 刘恒 刘秀 刘庄 董仲舒 人才选拔 选拔制度 人事制度 两汉行政制度 制度优势 制度评价

    共有三途:乡兴贤能,国学考校,诸侯贡士。[1]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长期争霸,为求生存发展,争相发掘及延揽人才,凡有学养专长者,除隐而不见外,大多可获重用。是故「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为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2]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帝国,在人才选拔方面,虽亦有所变革,但在官制方面,则建立以巩固皇帝地位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亡汉兴,因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3]是故无论从政治制度或文官制度而言,秦代可谓汉代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