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韩愈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河阳韩愈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韩愈 治国理政 师道尊严 儒学

    ⒍论师道—韩愈为名儒,为政重敎化。推行敎化,不能不有良师。故韩愈对师道提出自己的见解。其言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也,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 文章韩愈生平的研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張達人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韩愈 生平概述 文学造诣 政治生涯

    张达人先生在「生力」杂志第一七九期发表「诽韩案的另一章」一文,对韩愈的生平事蹟,论述甚为详明,实为达于高度水准的学术佳作,颇具历史与文献价値。特将文首文末有关「诽韩案」少数文句删去,题曰韩愈生平的硏究,转载于本刋,藉以阐扬鄕贤行谊;并于此向作者致谢意。编者识』我可以很忠实的告诉诸位先,我对于韩愈,曾有过比较长期的留意,甚至中间有一二年,作过心无他骛的专意硏究,只是限于天份和参考的资料,成就有限。台大罗联添敎授的「韩愈硏究」,我一直不曾拜读过,想来那该是

  • 文章唐代文苑中的河南人(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7期  作者:李九林 出版时间:1985-07-30
    关键字: 文苑传 元稹 韩愈 河南人

    国史。对后进更多鼓励、延纳。其对当代文士作品评论中深具奖励之意:「李矫、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富嘉谟之文如孤峯绝岸,壁之万仭,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若施于廊庙,则骇矣。阎朝隐之文,为丽服靓妆,燕歌赵舞,观者忘疲,若类之风、雅,则罪人矣。」韩愈字退之。修武人。韩之籍贯有多种说法:一、韩自称昌黎人,旧唐书亦作如是记载;二、李白曾为韩父仲卿撰碑文,曰「南阳人」;三、新唐书记为「邓州南阳人」四、明代陈继儒(眉公)「偃曝余谈」:「修武县

  • 文章唐河阳韩愈的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韩愈 韩昌黎文集 政治思想 人物回忆 学术地位

    一、生平事略韩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新唐书称愈为邓州南阳人误矣。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西元七六八),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西元八二四),享年五十七岁。愈自称昌黎韩愈者以昌黎韩氏为当时望族,故以郡望自称,与籍贯无涉。父仲卿为武昌令,有政声,县人刻石颂德。愈三岁丧父,随伯兄会贬官岭表,十五岁,会卒,依嫂郑氏抚养,孤苦流离,生活淸寒;而愈则知奋勉力学,尽读六经百家之书,日记数千百言。唐德宗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五。其后,三试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