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县历史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禹县 夏国 小禹州 钧州 棘国

    一、前言县地处中原,居全豫之中,滨九逵之衢,在大河以南,长淮之北,西连嵩少,东接陈许,山川绮丽,人物秀美,当四方孔道,为咽喉重地,自有夏肇封,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淸以来,上下三千五百余年,固素所称地大物博,号称名郡,而迄今犹甲东都之盛者,其星缠为房心,其封疆为韩都,其境域胜蹟:则为具茨之高,颍水之深,为拜道之宫,为享神之台,为驺虞之所游,为凤凰之所集。三古以还,英灵所钟,辈出伟人,巢许夙仰,高踪汝颍,固多奇士,若张留侯之英风,辛佐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禹县 占地面积 行政区域划分 禹县地理形势 历代兵家之地

    四、疆域之疆城,东临旧许,南限汜城,西薄阳人,北通制泽。县境幅圆,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全县面积四、四七八方公里。县县城在河南省会开封西南二百八十里,(道光志载三百廿里误)自县城东北一千八百里至北京城。其县界四至八到如下:东至泉店三十五里,接许昌县界,抵许昌县城九十里。西至大江嘴山三岔口一百零五里,接临汝县界,抵临汝县城一百八十里。南至阎寨四十五里,接襄城县界,抵襄城县城九十里。北至石门寨五十里,接密县界,抵密县城一百二十里。东南到黄冈店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2-28
    关键字: 禹县 地理资料 人文资料 历史人物

    十三、乡贤闻人县为古上棘地,在夏为钧台,山则嵩岳相接,川则颍水所环,扶舆磅礴,代产伟人,余韵风流,卓然不朽,炎刘而下,良吏官师,耆儒硕彦,文学、笃行、隐逸、艺术、货殖,寓贤,烈女等之事蹟列传,载于县志者甚多,限于篇幅,未便尽述,兹就中择要记述于后:一、秦吕不韦:阳翟大贾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时秦王子楚质于赵,甚困;以不韦计,得归秦;后嗣位,是为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候,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尝纳妓,有娠,献之子楚,生子政;庄襄王即位三年薨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3-30
    关键字: 禹州市 地理 人文 历史人物

    器重者也。况著有奏议二十卷、皇祐会计录六卷、儒林公议二卷、金巖集二卷,知成都日刋石经公羊传十二卷,石经穀梁传十二卷,旧祀鄕贤祠。十四、宋、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人,少好学,日诵数千言,为古文章,仁宗时擧进士,天圣五年得同学究,出身为蔡州汝阳县主簿,八年再擧进士及第,授华州观察推官转运使,李纮荐其材,迁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主簿,后迁秘阁校理,甫上十二事,名三圣政范,改右正言。再迁兵部员外郞改直史馆。嘉祐元年,迁刑部郞中,天章阁待制河南都运使,不行疾,少间乃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禹州市 地理 人文 历史人物

    刘湛:字东里,号黍山,州人,自先世至湛宦六世矣,湛生有异禀,从祖调羮于丰县,珍爱之,期为大器。年十五补诸生,文誉日起,値寇乱,避地河朔,时平归置别墅,下帷读书,顺治九年以恩贡考授通判,不及选归,父延祐尙在,恪尽子职,时沈荃以分巡道驻节于,擧修河南通志,当事诸典礼未谙,得湛一言为定。康熙二十年,选补湖南辰州府通判,初抵任,府僚无人,湛独任府事,乃殚经划,不避劳勚,䘏众平狱,礼士却赎,治盗戢兵,诸政咸理,辰人德之,巡抚以才略可大用,檄令摄沅州,比至疾作

  • 文章抗战时期迁县之学校对地方敎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7-03
    关键字: 禹县 刘煜桂 私立豫北中学 地方教育 汲县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州知曹广权之聘,其长县丹山书院,复废科擧,兴学堂,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童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禹县 人文 地方志 地理 陵墓 风景名胜

    地理考实:「康叔始食采于康,后徙封衞。魏明帝封尙书衞臻为康城侯,邑于此。后魏孝昌二年,分阳翟置康城县,属阳城郡。」魏书地形志又称:「分阳城置康城,是兼分阳城阳翟地也,至唐贞观三年废。」今中城存其半,东西两耳城尙完,乾隆时知州邵大业立碑禁毁。㈦小韩城:顾祖方舆纪要云:「在州西北三十里,韩哀侯所筑。」史记正义:「景侯自新郑徙居此。」旧志云:「在州西北韩城里。」按当即今之小韩村。㈧夏亭故城:史记夏本纪:「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于夏亭。」正义括地志云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