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刻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之瑋寶——漢代石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夏美馴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中国历史 石刻艺术 文化传承

    磨崖、墓志、华表、石柱等,而汉碑上的刻字,汉隶成为学书者的范本,因此,汉代雕刻中的石刻,成为后世最堪注意的艺术发展。以石刻经,乃将圣贤制作镌刻于石,以留传后世,称做石经,也有人称之为碑的。根据记载,中国刻经于石,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莾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史称为刻石经之始,惟其文字今已无从稽考。自此以后,尙有汉熹平(公元一七五)、魏正始(公元二四〇)、唐开成(公元八三六)等各朝皆有石经,现舍熹平,则无从觅其踪迹,即连拓本也未闻

  • 文章勝利臺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抗战纪念 碑文石刻 任廷辉书法

    本社韋發行人德懋於民國三十五年宰陝西蒲城縣時,以抗戰勝利建勝利臺。情文並茂,書家任庭輝書,筆法遒勁。可謂珠聯璧合,特公諸世。以饗讀者。編者。

  • 文章河南省文化遺產简摘(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河南省文化遗产 石窟 石刻 古遗址 简摘

    四进院,依次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旁有配殿,厢房计百余间。座北朝南,占地七二〇〇平方公尺,四周有仓松翠柏,各殿红窗、红门,灰筒版瓦覆蓋,寺内有后晋天福二年(西元九三七年),雕凿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寺内有元明大铁钟二口,及历代石刻五十余块。(二十一)汤阴——岳飞庙:建于明景泰元年(西元一四五〇年),清代曾增修,现存多为明代建筑。座北朝南,南北长一〇九公尺,东西宽五十七·八公尺,占地六三〇〇平方公尺。主要建筑有尽忠坊、山门、御碑亭、正殿、岳母刺字祠

  • 文章千唐志斋——一部石刻唐书的介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千唐志斋 唐代石刻 考古发现 河南文物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以西五十公里之新安县铁门鎭,是已故党国元老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之一部分,包括十五孔砖质窰洞,三个天井和一个走廊,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铭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一千一百八十五件;章炳麟先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张钫先生字伯英号友石老人,生前酷爱金石字画,曾与于右任、章炳麟、康有为

  • 文章新安縣地文人文概要(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范任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新安县 地貌概况 摩崖石刻 当地特产 河南府志

    平嶺南行,爲黃土塔塔。在縣西北五十里。南是老龍坡。北曰陳山,一名康寨。又東爲鷄頭山,下有黑龍潭,永淸渠之水源也。又東曰窟窿崖。又東曰景陽山。黃土圪塔之東爲田山。山有田姓寨,東南行二十里是劉家嶺。稍北曰鳳凰山。東曰洞洞崖。南數里曰寺塔塔。爲多煤之山。煤礦之北有廟,因地層崩陷,廟遂傾猗欲倒。南爲龍山寺,馬嶺川水經此。方山東十餘里是靑要山,俗曰雲頂山。危峯入雲。其北爲邱溝。煤礦公司在此。其南爲龍澗,宋時有蟾蜍背生芝草。靑要山東十里曰疆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俗曰...

  • 文章我以審美的觀㸃看漢代南陽石刻畫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南阳文物 汉代画像石 画像石研究 南阳石刻

    二兽相对虎首衔环、凤日星辰、日月星辰、守门小吏与怪兽、侍者与飞凤、守门小吏持戟与二兽、二人对坐台上与鸟兽、持斧持帚守门侍者等。画像之造型,以龙兽最多,其次是人物,鸟类只有凤凰。就以上画像大体看来,十之八九都是动态,静态却甚少。其人首兽身与人首龙尾之造型虽属浪漫的风格,但从各个动态轮廓之正确看来,必然通过写实的过程。南阳石刻全是长方形,大部是横刻,少部是直刻,无论横刻、或直刻,都有边纹。边纹有:云纹、绳纹与几何纹。全为阳刻,空处刻以横线。其手法有高有低。与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