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先贤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漢處士范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河南先贤 范丹 汉代廉吏

    范丹,字史雲,(丹,史作冉,紀元一一〇—一八七年。)外黃人,少年時在縣當一名小吏。有次接到迎接督郵(官名)的公務,丹忽覺有恥之感,於是就自行離去,到南陽地方投於樊英爲師,用功讀書;後到京城,交遊三輔(京尹,在溤翊,石扶風,共治長安城中。)而在馬融那裡學通經書;經過幾年的力學才回來。丹好清高超然,不滿現實,絕俗;常與人激烈辯論,常景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爲人;與漢中李固,河内王渙甚好;而鄙賈偉節,郭林宗。桓帝(紀元一四七年。)時,以丹任萊蕪長(山東泰安古稱萊蕪...

  • 文章河南先贤诗圣杜甫(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劉紹唐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杜甫 河南先贤 名贤传记

    长沙)向岳州去的舟中。)后来其子宗武也流落湖湘而死,临终时,曾嘱其子嗣业为其祖父迁葬,但亦因家贫而未成。直到唐宪忠元和中,(约八〇七年)嗣业方自耒阳迁运其祖父灵柩,归葬于河南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即杜圣祖父杜审言的墓旁。)遗有杜工部诗集六十卷。一代诗圣,长眠于地下,为万世所景崇。耒阳城内杜工部祠堂,宋时徐介有诗云:「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按「大夫魂),指战国时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屈原亦不得志,自沉汨罗江而死,遗有离骚,故先后

  • 文章富弼辦外交堅靱不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龔弘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富弼 河南先贤 名贤传记

    宋自開國以來,北面即有強鄰契丹(後稱遼)壓境,使宋太祖未有袵席之安。他曾於視察其內藏庫(又稱封椿庫)時對近臣慨然說:「我以二十匹絹,購一胡人頭,彼精兵才十萬,止費二百萬匹絹,則虜盡矣!」可惜他說了未及做。宋太宗沒他哥哥愼重,乘攻滅山西的北漢餘威,驅軍攻薊燕契丹佔地,先後遭遇高梁河、歧溝關、陳家谷之敗。從此宋遼間刀兵不絕。直到宋眞宗結「澶淵之盟」,年輸贈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後,才保了北境的安寧。到宋仁宗慶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契丹主宗眞,知宋西境有...

  • 文章張載的生平與政治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8-11-30
    关键字: 张载 理学 河南先贤 政治思想

    張金鑑遺著一、生平事略—張載字子厚,先世居大梁(開封),後徙居陜西郿縣橫渠鎭,後人因尊稱橫渠先生,生於宋眞宗天禧四年(西元一〇二〇年)卒於神宗熙寧十年(西元一〇七七年),享年五十八。載少好談兵,至欲結客取西洮。二十一歲以書謁宰相范仲淹。范警吿曰:『名教中自有樂,何必言兵,』因勸載讀中庸,但載以爲不足,又習佛道,累年無所得,乃返而求諸六經。嘗坐虎皮講易經,京師聽者甚衆。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中進士,爲雲巖縣令,政事以敦本善俗爲務,治績斐然可觀。神宗...

  • 文章新蔡曹鳳祖孫三人力抗權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曹凤 《新蔡县志》 河南先贤 河南名臣

    近日來點校乾隆六十年續修之《新蔡縣志》,於人物傳志部份、讀到曹鳳、曹亨、曹守勳祖孫三人都曾經與其同時在朝中擅權弄法之太監閹人抗爭,且都因而身心受創的斑斑史蹟,而心有戚焉。有明之世,宦官爲惡擅權殘害忠良的血淚史,讀之令人髮指?雖已成爲歷史陳跡,然而在專制帝王時代,一些黯弱之君往往爲其身側逆豎小人太監之輩,終日僭僞進讒、干亂朝政貽患萬民,如此擾攘不休,把大好江山弄的烏煙漳氣,混亂不安,以至激起民怨反叛,亡國身殉,歷代都有閹人之禍的悲劇,遠自秦始皇時代宦官趙高...

  • 文章集王右軍書聖敎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王靜芝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王羲之 《集王右军书圣教》 河南先贤 集字

    唐释玄奘,历万里长程,赴印度取佛经,往返十七年之久才取经回来,又翻译了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为了赞述此事,亲自作了一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又作了一篇「述三藏圣教序记」。这两篇文字,为求长久流传,特勒石刻碑,共刻碑四幢:一由当时大书家褚遂良书,碑在长安慈恩寺六雁塔,通称「雁塔圣教」;又翻刻褚书,碑在陕西同州,通称「同州圣教」;又王行满书,碑在河南偃师。以上三碑都为楷书,后世习书者最重视雁塔圣教。另一碑则为行书,唐弘福寺僧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