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校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師溯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辉县 百泉乡师 师范教育 校史

    河南省立百泉鄕師是民國二十年由省立民衆師範學校改制成立,現在已經四十九個年頭了。我於民國二十一年入學,二十四年畢業,一幌也是四十多年,雖然將近半個世紀,但有些事至今記憶猶新,囘首前塵,頗堪玩味!爰以泉師溯往爲題,寫一點囘憶,以爲母校紀念專集補白。幽雅的環境母校的校址,舊爲百泉書院,北伐後村治學院曾建校於此。記得母校校歌開頭便是:「冷冷百泉,蘇門之陽,東依九山,西憑太行,吾校巍巍,在水源鄕……」校景之美,在這幾句歌詞中,就可以想見了。百泉是河南有名的風景區...

  • 文章國立河南大學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史 抗日战争 行政组织 校舍

    种,除另行编号保存外(拟名「河大校史资料」初集,计十二篇,合为一册),玆选取详实亲切具有学术与文献性质,可以代表河南大学全校者,草成此篇,供当代教育界同仁的采择。二、河大史略河南大学就创始说,应从民国十二年中州大学算起,去今已整三十一年。它的起源是这样的:民国十一年河南第三届省议会,因豫省介居平、津、沪、汉之间,各远逾千里;本省靑年卒业中学后,升学平、沪者,年费日高,(当时每人年需银洋三百元至五六百元),中产人家每年供给子弟一人升学,即感困难。迫于需要,乃

  • 文章河南大学校史杂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史杂记 历史沿革 人物回忆

    一、序言民國十二年河南省政府綜合「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法政專門」、「農業專門」及「商業學校」成立「河南中州大學」。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定鼎南京後,將該校改爲「河南中山大學」,嗣改爲「河南大學」。抗戰期間屢次播遷至鎭平、嵩縣、淅川西坪鎭及寳鷄等處,勝利後復員囘汴。民國三十七年豫省陷匪,河大遷至蘇州上課,卅八年該校未隨政府遷穗轉台,河大卽告結束。在上述十數年變動期間,校長爲王廣慶(宏先)、田培林(伯蒼)及姚士鰲(從吾)諸先生,全校師生顚沛流離,苦不堪言,但仍...

  • 文章南山商工職業學校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亞青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南山商工职业学校 校史 校务 学科 学校教育

    先生,校长为曹彬先生。2、班级:该校自民国四十七年起附设工商职业补习学校,夜间上课,分高级及中级两部。中级部设土木、纺织、商业三科,高级部科别与职校相同,修业时间为三年,资格同职校,师资优秀,设备完善,历届毕业生参加资格考试平均考取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现有学生一千余人六十一年度招收高级部电机科五班,电子设备修护科四班,土木科一班,化验科一班,纺织科一班,商科一班,中级部土木科一班,纺织科一班,商科一班,实为就业靑年业余进修之理想学校。3、各科概况:⒈电机科

  • 文章宛西鄉師與鄉師校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宛西乡村师范学校 学校教育 校史 校歌

    享譽中州的宛西鄉師,創建于二十世紀三〇年代。一九二九年秋,鎮平縣地方自治導師彭禹廷先生,邀請實力派人物——內鄉縣別庭芳、淅川縣陳重華、鄧縣寧洗古先生,會商在內鄉縣楊集成立宛西地方自治聯防處。並為培養宛西地方自治骨幹力量,普及鄉村教育,又議定籌措創辦《河南省鎮內淅鄧宛西鄉村師範》學校(簡稱「宛西鄉師」)。校址選在內鄉縣馬山口鎮南門崗村天明寺(原名天寧寺。彭別二先生共議改天寧寺改為天明寺,以示興辦自治,黑暗即將過,天將從此明亮)。經校董事會研究建校經費、教師...

  • 文章静宜校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瘂弦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私立静宜女子大学 女子学校 校史 静宜大学 修女

    靜宜大學之前身爲河南開封之華美女子中、小學,以及民國廿一年復創設之靜宜女子高級中學諒爲多數同鄉所不知,茲得瘂弦先生提供該校史料,特予披露,以召告諸鄉親。—編者

  • 文章河南省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立之經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2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校史 留美 学生名单

    一、遜滿淸末年,上海有一五年制的「南洋中學」,辦的非常成功,該校畢業學生,可以不經考試,直接升入上海最著名的「南洋公學」。(註:到民國後,該校改爲「交通部上海交通大學」,數十年來,人才輩出。二、民國元年,「河南省臨時參議會」中,豫省知名之士,如杜友梅、胡石靑、王搏沙等前輩,即提案,通過咨請省政府,仿照「上海南洋中學」學制,成立「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以培育人才,蔚爲國用。三、是年夏,省府即招考錄取一二〇名,定名爲「第一期英文班」分甲、乙、丙班,民國六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