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我故乡——朗诵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思我故乡 朗诵诗 南阳 历史回忆 风土习俗

    文、丁華永 圖、張熾昌一美哉南陽泱泱南陽產物豐盛富饒民風純樸勤勞在古中國的年代它的簡稱——宛它是古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它是虞夏帝堯嘉封的申呂國戰國時代宛爲韓國之地周赧王二十四年秦始皇發兵征韓攻佔宛城建設南陽爲大郡之都楚漢相爭項羽走潼關入陝沿途殺伐爭戰不休劉邦取道南陽入秦(圖一)地利人和順暢無阻先項羽到達咸陽奠定了漢室家邦二光武崛起以南陽爲根據地仁厚雅儒的劉秀揮摯著中興復國的旗號鼓舞勇敢熱情的南陽靑年相繼的投效在他的旗下了當伯升進攻宛城當劉秀進駐昆陽(圖二)漢...

  • 文章輝縣古城回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馮振義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辉县 古城回忆 故乡风貌 地区风土习俗

    離開故鄕已卅年矣,最使我永記不忘的;四十年前,父親與我登遊輝縣古城的,一段童年囘憶。本地俗諺:「正月十六沿沿城,一年四季不腿痛」。記得民國廿六年正月十六日,吃過早飯後,父親對我說:今天天氣不錯,我帶你去沿城。先經過德懋裕,買了兩掛一百頭小鞭炮,讓我登城後拆開零放,父親又買了,兩捆單響炮。隨後我們經吊橋進南門,過甕圈進內門,向西轉沿石碼登上城牆。父親雖年已古稀,而身體尤健,登山沿城並不亞於一般靑年。此時城上已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幼、穿新衣、戴新帽、面帶笑容,...

  • 文章閒話杞縣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杞县 古城回忆 故乡风貌 地区风俗习惯

    我自民國二十七年初春,參加抗戰,離家已逾四十餘年未曾囘去過,生長我的地方,時時懷念未已!雖然有些地方名稱記不淸楚,可是仍然還記得幾處,記下來留個槪念,以後收復大陸,找到老窩。一、東門東門外有天后宮,有一所初級小學校,形勢有如開封的龍亭,三面有水,正南有條路通行,路兩邊似潘陽二湖。水中生長滿了荷花。沿官道東行,可至睢縣。護城堤外,大部份是菜園和菓園,春天,桃李盛開,黃色的菜花,無際的綠油油的麥地,是郊遊的好去處。東門裡多是開染房的,晒布的架子,就在路的高空...

  • 文章懷鄉憶舊念恩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回忆故乡 怀念恩师 人物回忆 教员名单

    一、髫齡蒙學話當年歲月不居,時序如流,憶童年,懷往事、猶如一夢。我世居交通不便,風氣閉塞,敎育落後的延津胙城,一片黃沙飛塵,遮盖黃河故道,連年荒旱,蝗虫壓境,兵燹匪亂,萑苻阻道,可謂民不聊生。我生在這個窮鄕僻野的安河莊,更談不上有良好的鄕村敎育。髫齡之年,啓蒙就讀私墊,鄕人稱之曰:「黑學」。並非官府所辦,而仍行古制敎育,由地方熱心敎育的士紳長者,藉以黃卷靑灯的古廟—華嚴寺,成立簡陋的私墊,請一位道德文章具有聲望的賢者,擔任着盡義務的老夫子,來管敎這一群溫...

  • 文章懷鄉憶舊念恩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1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6-11-25
    关键字: 怀念故乡 回忆恩师 平生事略 教员名单

    二、考入縣立第二高小楊守仁老師率領我們許多學生去投考縣立二小,參加筆試與口試,都是滿分,一律錄取,立卽入校註册,這個小學的老師們多數都是大學畢業,間有當過縣長及敎育局局長與督學的,其他都是省立第五高級師範(汲師)畢業,學養有素,敎導有方,管敎也很嚴格,最主要的是徐濤先生的大力支持。徐濤先生歷任縣長及安徽省府秘書,尤對地方敎育竭盡心力,培育後進,所以這個學校設備完善,能與開封公立小學相嫓美,甚至超而過之,完全新式敎育,圖書、儀器、標本,補助敎育器材,都是購...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