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怀属各县的抗日英雄(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抗日英雄 英雄事迹 地区抗日英雄 历史资料

    及,不禁泫然!至友成人扶先生,沁阳人,民国二十七年沁阳沦陷后,被地方父老敦促,出任沁阳第二区区长,一面率众抗日,一面筹供游击部队粮秣,深为各方所推重,本欲荐其担任县长,但其闻讯后即于民国二十八年渡河至西安,入战干团受训,旋即转战南北,出生入死,抗战戡乱,艰苦备至,现已退役,在台頣养。其所以舍县长而不为,甘愿投入战阵生活,非惧牺牲,实由于陷区县长之因应不易也。虽然如此,除前述之李频卿,杨静化诸先生外,余如辉县县长赵豫声、温县前县长原汉三等,亦均出类拔萃,为当时

  • 文章河南省黨務鼎新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劉錫五  出版时间:1969-03-01
    关键字: 河南省 地理位置 李宗黄 抗日战争 党部

    (一)烽火連天的河南這裏先介紹一下河南,再說到別的:我國的河南省大部分在黃河之南。唐設河南道,故名「河南」。古時是豫州之地,亦稱「豫省」。又因居九州之中,遂稱「中州」。元時,以河南江北地當要衝,置中書行省於汴梁。明朝設河南布政使淸朝因之。至民國仍稱河南省。河南的位置,在黃河流域中部。北接河北,山西。東北連山東。東毗江蘇、安徽。南界湖北。西鄰陝西。地據中原腹部,當四方之要衝。東下淮泗,可窺蘇皖。西出崤函,足控關中,北渡黃河,能直搗燕、晉南下則可鞭撻荆楚。擁...

  • 文章徐州二次會戰後寫懷曁由渝飛西轉蘭返渝述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王承黻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徐州二次会战 抗日战争 灾情

    一、徐州二次會戰後寫懷(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下旬)赤忱勇氣斗牛衝,破碎河山仗血縫,戰入長期耻自雪,兵交短刃興彌濃,難消憂國夢中恨,頻減思親鏡裏容,刼後京杭何所似,又驚颦鼓近開封。徐州會戰後黃河決口卽事五首纔傳鏖戰近中牟,忽報決河淹豫州,嵩嶽有靈憐澤國,蒼生何罪付洪流,屠場馳騁無儒將,陸地沉淪乏濟舟,天眷中邦如未替,應敎敗子早囘頭。黔驢自嘆野蠻倭,堤破瀾狂將若何,野砲爭能浮筏楫,甲車終不似鼋鼉,同歸於盡寧憐我,玉碎瓦全豈讓他,戰士血和民衆淚,齊流共漲復仇波。大...

  • 文章宛西民团抗日纪略(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陳舜德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宛西民团 抗日战争 西峡口战役 民团自治

    二、内鄕民团抗日敌纪要民国三十四年三月,日寇第一一〇师团及东京机械化竹师团,连同伪军共四万余人来犯宛西。时内鄕仅驻国军一个加强营及省保安团二团。民团乃即就要隘布防,自廿六日起,大小战役凡五六次,择其要者如后:㈠五龙庙坡之役五龙庙坡在县城东五里许,前临默河,后拱七里河,为县城前衞。迤东则无险可守。敌军到达南阳三岔口及鎭平菩提寺后,内鄕民团即奉刘主席令协同国军布防,并以四个团布防右翼江园,陈子崖,大桥,大行营,大王营,灵山头,鄂沟,师岗,卧牛山,蒿溪,灵宫殿

  • 文章義勇軍、紅槍會憶故鄕抗戰時事物之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王松林 出版时间:1981-03-25
    关键字: 义勇军 红枪会 抗日自卫

    贵刋以报导中原历史文化,山川形势,政治兴革,民情风尙,地方掌故,先贤事蹟,及抗战戡乱等重要史实为主。个人长期订阅每篇必读,经久拜读诸鄕长报导鄕情,身不由主想起抗日战争时安阳县第五区发生的几件鄕村大事,或曰国家小事(在国家言毫无记载价値,在地方言确实値得大书特书)。兹就个人所知分期报告:一、义勇军日本基于传统侵略中国国策,由明治维新积极准备,甲午战争开其端,七七事变总其成。战争爆发不到四个月,日军以其优势配备,飞机、大砲、坦克疯狂进击,十一月五日攻占安阳县

  • 文章國立河南大學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史 抗日战争 行政组织 校舍

    通过一议案,由本省筹办河南大学,藉以培植专门人才,解决子弟升学问题。当时并主张归并原有省立三校,即省立预备留学欧美学校,省立农业专门学校,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为改建大学的基础。十二年,张鸿烈先生为第一任中州大学校长,就预备留学欧美学校原有科目,改设文、理两科,是为本省设置大学的初步。十六年,法政专门学校正式改为大学法科,农业专门改为大学农科河大之有文、理、法、农四科,实自此始,十七年以后,又增添医科。二十七年抗日战争起,河大西迁,历鎭平、嵩县潭头鎭、荆紫关

  • 文章宛西自治聯防奇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宛西自治 领导人物 管理办法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一、宛西自治联防沿革河南宛西实行联防自治,社会治安,平靖安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仅民间武力足以自卫,更因民兵平时训练有素,故能于抗日战争中,发挥潜力,配合国军转入山中,袭击敌军,牵制了日敌滞留西峡口一带,不敢西侵西安,保持了大西北的定安,长期支持抗战军事,终至日本投降,获致最后胜利,宛西抗战,人人羨称奇蹟,谨略述实况如后:「宛」是南阳的简称,南阳为河南省之一县,为第六区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秦时,曾置宛县为南阳郡治,因是后人简称南阳为「宛」,南阳

  • 文章追思父親張公豁然逝世週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張立武 張永平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父亲 张豁然 逝世周年 抗日战争 教育事业

    到省,由省到中央的各项选举,受全县乡亲朋友的推举,实属众望所归,也证明这是父亲平日为地方、为大家做事,无私无我的贡献,累积所得的成果。父亲在议会,提案、建言,致力改革政治、教育、文化,竭智尽虑,为弘扬民主宪政努力,谠论报国,襄赞中兴。父亲忠诚为国,所思所言,极有见地,做事光明磊落,豁达睿智,仗义直言,分析事理,鞭辟入里,让人心服,每有建言良策,均获接纳,得高层信任。父亲在教育方面,二十九岁担任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七县公立高级农林实验学校校长,抗日

  • 文章不可忘記的日本侵華血淚史——兼論邁向世界和平統一的捷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梅仙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日本侵华 抗日战争 和平 中国文化

    有文化才有历史,有历史才有生命。日本侵华仇恨可以泯,日本侵华历史不可忘。日本侵华采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无以复加。于此爰就抗日战争期间有关重要史料之荦荦大者,加以列举,借助国人同胞之记忆。壹、战斗次数:一、大会战:二十二次。二、重要战斗:一、一一七次。三、小战斗:三八、九三一次。四、合计:四、〇〇七〇次(地方战斗不计其数)。贰、我国官兵伤亡人数:一、陆军方面:(一)伤:一、三八〇、九三七人。(二)亡:三、二一一、四一九人(失踪

  • 文章我在重慶掃蕩報(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李士英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扫荡报 新闻工作者 抗日战争 重庆谈判 受降权

    由于一宗文字因缘,我于民国三十年夏天得识新闻界前辈黄少谷先生。那时,我们都在抗日战争的行都重庆。他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管军中文化宣传的策划和指导工作;我在时事新报作撰述委员,写军事专栏和社论。三十二年十二月,我参加军事委员会的英美军事要塞考察团,取道印度,到英国控制下的中东地区伊拉克、埃及、敍利亚、黎巴嫩及耶路撒冷,北非的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尔,地中海的马尔他和直布罗陀,以及英国本土各地兜了个很大的圈子。我们参观了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击败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