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宛西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陈著「闲话宛西」读后感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劉偉民王晉豐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闲话宛西 三自政策 读后感

    一、重老道席:辱惠大著,感荷无既,四十年前之三自政策,倘能于大陆普遍实施,则国强民富,绝不致有如今日偏安之局面,尊者读来,弥深佩仰,我 公九秩高龄,福寿无既,即乞珍摄是幸,专此申谢,并赋呈敎正敬,颂 道安不一大德征高寿 勋劳话宛西卅年桑梓爱 千里海山栖自治兴邦础 归航待晓鸡一编留胜槪 秋月映淸谿二、绵上王晋丰辛巳十一月四日读陈著闲话宛西集后钦佩莫已旋赋七古两首用表心声欣逢陈公明年九秩大庆国之大老敬为预贺。三贤秉义一条心 地治自衞独先行除暴安良保四邑

  • 文章宛西民团抗日纪略(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陳舜德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宛西民团 抗日战争 西峡口战役 民团自治

    二、内鄕民团抗日敌纪要民国三十四年三月,日寇第一一〇师团及东京机械化竹师团,连同伪军共四万余人来犯宛西。时内鄕仅驻国军一个加强营及省保安团二团。民团乃即就要隘布防,自廿六日起,大小战役凡五六次,择其要者如后:㈠五龙庙坡之役五龙庙坡在县城东五里许,前临默河,后拱七里河,为县城前衞。迤东则无险可守。敌军到达南阳三岔口及鎭平菩提寺后,内鄕民团即奉刘主席令协同国军布防,并以四个团布防右翼江园,陈子崖,大桥,大行营,大王营,灵山头,鄂沟,师岗,卧牛山,蒿溪,灵宫殿

  • 文章宛西地方自治与陈舜德(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宛西地方自治 陈舜德 作风

    三、宛西地方自治的作法宛西地方自治的声誉,能使全国闻名,绝非幸致,兹将其作法,胪述如左:㈠四县联防宛西剿匪自衞,首由内鄕开其端,淅川紧随其后,鎭平与邓县相继实施,始则均以剿平本县匪为宗旨,至十八年八月,遂采纳彭氏倡议,实行四县联防剿匪,前已言之,规定宛西民团指挥部,统筹四县团队的调度与指挥事宜,如甲县有匪惊,须调乙县团队驰援时,乙县团队,一进甲县境,即须接受甲县之指挥,加入作战序列,且弹药粮饷自备,如一时不继,准由甲县暂为垫借,俟战事结束后再为结算归还

  • 文章宛西乡师与乡师校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宛西乡村师范学校 学校教育 校史 校歌

    享誉中州的宛西乡师,创建于二十世纪三〇年代。一九二九年秋,镇平县地方自治导师彭禹廷先生,邀请实力派人物——内乡县别庭芳、淅川县陈重华、邓县宁洗古先生,会商在内乡县杨集成立宛西地方自治联防处。并为培养宛西地方自治骨干力量,普及乡村教育,又议定筹措创办《河南省镇内淅邓宛西乡村师范》学校(简称「宛西乡师」)。校址选在内乡县马山口镇南门岗村天明寺(原名天宁寺。彭别二先生共议改天宁寺改为天明寺,以示兴办自治,黑暗即将过,天将从此明亮)。经校董事会研究建校经费、教师

  • 文章宛西自治联防奇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宛西自治 领导人物 管理办法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一、宛西自治联防沿革河南宛西实行联防自治,社会治安,平靖安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仅民间武力足以自卫,更因民兵平时训练有素,故能于抗日战争中,发挥潜力,配合国军转入山中,袭击敌军,牵制了日敌滞留西峡口一带,不敢西侵西安,保持了大西北的定安,长期支持抗战军事,终至日本投降,获致最后胜利,宛西抗战,人人羨称奇蹟,谨略述实况如后:「宛」是南阳的简称,南阳为河南省之一县,为第六区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秦时,曾置宛县为南阳郡治,因是后人简称南阳为「宛」,南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