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省黨務鼎新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劉錫五  出版时间:1969-03-01
    关键字: 河南省 地理位置 李宗黄 抗日战争 党部

    (一)烽火連天的河南這裏先介紹一下河南,再說到別的:我國的河南省大部分在黃河之南。唐設河南道,故名「河南」。古時是豫州之地,亦稱「豫省」。又因居九州之中,遂稱「中州」。元時,以河南江北地當要衝,置中書行省於汴梁。明朝設河南布政使淸朝因之。至民國仍稱河南省。河南的位置,在黃河流域中部。北接河北,山西。東北連山東。東毗江蘇、安徽。南界湖北。西鄰陝西。地據中原腹部,當四方之要衝。東下淮泗,可窺蘇皖。西出崤函,足控關中,北渡黃河,能直搗燕、晉南下則可鞭撻荆楚。擁...

  • 文章汤阴县地理人文述要(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8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8-25
    关键字: 汤阴 地理 人文 岳飞 精忠遗风

    其後裔居所,以九江(置有宅第)爲第二故鄕,並因其子孫任官所至,及建廟墓所在,而散及於宜興、嘉興、抗州等地,迨後首歸湯陰故里者,爲諸子之子孫輩,迄今八百餘年,哲人之後,歷代仍多賢哲,並咸能永持忠於國家民族孝及先祖之傳統家風,如爲保持其在九江之岳夫人墓,經後裔聯霄與岳思先後與陳姓構訟達百年以上,至淸乾隆五年始得結案,作者曾撰「岳武穆與九江」一文,以誌其詳。其在宜興之後裔。爲記述岳氏家族分佈狀況及祠田管理祭祀辦法,經於咸豐八年特立「祠田碑記」於岳霖墓側,又在杭...

  • 文章獲嘉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徐志中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获嘉县 历史资料 人文 地理 文物

    道淸铁路正于县城南门外附近通过,此为吾获嘉县沿革梗槪之所由来也。二、地理形势:获嘉共划分为九个鄕鎭,人口于民国三十六年的统计,为十八万六千四百七十五人,县城在太行山之南约六十余华里,全境地势平坦,惟沿丹河一带微嫌低下,地形南北长约八十华里,东西宽约三十五、四十至四十五华里不等,东邻新鄕,西界修武、武陡两县,西南接连广武,东南毗连原武,北与辉县接壤,平汉路线贯穿县南,道淸路线通过县城附近,交通尙称方便,河流有:⑴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张店附近,流经陵川

  • 文章伊陽地文人文概述(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历史沿革

    沿革变迁之大略也,因限篇幅,容不及详。县厯考证按明史地理志,伊阳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汝州之伊阙故县置,析嵩及鲁山二县地益之,又考河南府志伊阙旧县在嵩县北九十里,嵩志云,旧县即唐宋所置伊阳县,见林凤山朝元观碑文,又路史曰,今洛之伊阳即嵩县,杂考碑碣,则今之县治,在元为故县鎭,明初为故县保,合而参证,当是唐宋之伊阳已属嵩境,而此地即伊阙遗址而有损益者欤。明史所云,汝洲之伊阙故县,按太古观碑则此地元属嵩州,明初亦属嵩县,定非汝州地或以设县后即隶汝州,又析汝州西南隅而

  • 文章伊陽地文人文概述(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乡土名人

    伊阳,乃徙寓斯土,至今县城内局有甪里街,用以纪念高贤,为吾伊人敬德尊贤,崇念哲人之具体表现,贤哲殊不能以畛域限也。杜甫:字子美,旧唐书本传,本襄阳人,后徙籍河南巩县,(注后又徙河南故公之田园均在巩洛)乾元元年六月自左拾遗出为华州功曹,冬晚间至东都归陆浑庄有忆弟诗二首。按唐书地理志,伊阙县有陆浑,公尝流寓伊阙,时盘桓于山水间,赋诗自娱。宋之问:字延淸,唐汾州人,天宝中游陆浑遂占籍焉,时赏山水,以诗传世。岑参:唐南阳人,留籍陆浑,览胜景,赏山水,赋诗自娱,诗传于

  • 文章新蔡县地理畧志(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新蔡县 地理 疆界 河流 历史

    杨崇干等鄕友,贲临舍下餐敍,藉以硏商,如何撰写故鄕轶事,以慰鄕思;或予留台后辈同鄕,知其鄕情,永怀故土。旨趣崇高,意义深长,诸鄕友无不欣然赞成。但吾邑自淸乾隆,以迄于今,县志未续,资料几无可征。民国以来,邑中时空演变,千头万緖,如何撰写,咸感问题重重,非如想像之容易。终经诸鄕友,谬荐余执其事,余亦感责无旁贷,爰不自量力,试写:「新蔡县地理略志」。余之所述各节,或凭片段记忆,或访自留台鄕亲,或依据蒐罗资料。虽竭尽其力,但仍感内涵简略,管见肤浅,且其谬误,亦在

  • 文章新蔡县地理畧志(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5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82-05-30
    关键字: 新蔡县 地理 河川 气候

    开封之南,相距不远,其间又无地形障蔽,故二者四季与气温变化,理应大致雷同。惟新蔡纬度较低,其年平均温,或较开封,略高些微。⒉雨量:支配淮河平原雨量之多寡,风向频率最为密切。表三开封:七月东北、东、东南与南等风向,综合频率,为百分之六十九,悉来自太平洋;同表,位于淮河平原南侧之淮阴,七月东与东南风,特别显著。因之,新蔡夏季海洋风,亦必旺盛。又位于县东不远之阜阳,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为期一月之梅雨(按中国之气候),新蔡亦应如是。综合上述地理因素,新蔡夏季雨量

  • 文章彰德府總論及其沿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彰德府 地理沿革 地方志

    彰德府總論禹貢冀州之域商河亶甲居相卽此春秋時爲晉之羛陽地戰國魏之鄴地秦爲邯鄲郡之南境三川郡之北境漢置魏郡而以冀州剌史領之東漢仍舊魏曹操受封於此稱爲鄴都晉復置魏郡以司州剌史領之後趙石虎前燕慕容雋並據之以爲都南宋武帝滅燕盡有其地仍僑置魏郡後魏改置相州東魏靜帝徙都改曰魏尹及司州牧北齊又都之改爲淸都郡後周復曰相州兼置魏郡隋因之唐置相州或爲鄴郡屬河北道五代梁置昭德軍節度晉改彰德軍宋仍爲相州金陞彰德府元改彰德路總管府明洪武元年改路爲府。皇淸因之領磁州併安陽湯陰臨漳林...

  • 文章汤阴县地理人文述要(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汤阴 古迹 名胜 岳飞 地理人文

    一、概説湯陰地處太行東麓,北毗安陽,南隣璿、淇,東接內黃,西界林縣。殷商之際,實爲王畿。縣東司馬泊卽殷太甲之居所,縣北姜里城係商朝之獄址。武王伐紂成功,封紂子於邪城的周朝古蹟仍在,宋朝名將民族英雄萬古精忠岳飛的先塋、故第猶存。設縣沿革和一般槪況,從下錄鄕人董襄作「湯陰賦」可以知之:「唯湯陰之區域,當分野之室壁,歷世代以維殊,或因時而沿革。虞夏以前,書傳莫稽,殷商之際,實爲王畿。周之初興,紂子是封,後幷于衞,猶傳邦風。秦漢以來,隸屬各異,隋之開皇,東西更置...

  • 文章中原古城——開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六大古都 开封 地理交通 名胜古迹

    我國歷史上六大古都,已經分別介紹了南京、杭州、西安和洛陽。沿黃河而下,還有古都開封。開封是五代中梁、晉、漢、周和北宋的首都,歷時共爲一九五年。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這時期雖不算長,但對一個城市而言,也是非常値得誇耀的了。開封在黃河南岸,是河南省的省會所在地。河南省以位於黃河之南而得名,古代大禹治水後分九州,河南爲豫州,故又簡稱爲「豫」。這一帶在古代發達甚早,爲政治軍事要衝。古稱中原之地。欲稱雄全國,中原心臟地帶舉足輕重,爲兵家必爭之地。而洛陽與開封,均爲中...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