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回忆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日記三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2期  作者:高慶燾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日记 人物回忆 人物怀念

    一九九五年年三月卅一日 多雲五侄長益(河南省人民銀行金銀處處長、高級經濟師)由鄭州來電話,擬於四月二日(星期天),攜閤家眷屬回鄢陵只樂老家殯他母親骨灰,與他父親合葬,不發訃告,不通知親友,只通知近支爺們,儀式一切從簡。下午侄女長瑛(欣珠)也來電話,說殯其母骨灰事。我於晚上電話通知只樂爺們,使其有所準備。回憶與韻元大哥在淪陷期間和解放後在許昌相處的日子裡,教我寫字、教我詩文的情景,夜不成寐。四月一日 多雲早餐後伏案與大哥大嫂寫悼詞,午後又與只樂通話,詢問只樂...

  • 文章一個拼命的留學生——玄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黎東方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留学经历 人物回忆

    我認爲唐僧玄奘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之一,因爲他的一生奮鬪經過最能代表中國的民族性,爲了追求一個目的,頗能苦幹到底,並且於必要時拿性命來孤注一擲。他爲了想留學,就冒禁出玉門關。一個人單獨騎馬橫渡莫賀延沙漠,幾乎渴死,爲了拒絕高昌王的強留而絕食;在穿過帕米爾北的氷山之時,幾乎滑了下來;最後,在學成以後,爲了堅持自己所講的講演詞,而情願於萬一辯論失敗之時當衆斬首。這些,都足以證明他的拼命精神。他自始至終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做學問的人,又是一個虔誠的佛敎徒。他念過不少書...

  • 文章服務南港十四年追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2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南港 历史考证 行政区划 人物回忆

    筆者於民國四十七年,到南港鎮公所任里幹事,當時認識南港地方概況的惟一資料,為「台北縣南港鎮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據該刊記述,南港方行政區劃沿革,概略如次。清乾隆二年,閩入初次來此開墾。在日據台灣之前,此地已有聚落,名為大加蚋堡南港三重埔,日據台灣之後,改為南港區。因位於基隆河之南,且與汐止鎮交處之河灣,經常有船隻出入停泊,類如小港,故而得名。民國九年,亦即日本大正九年十月一日,日人偽行地方自治,南港、內湖兩區合併,稱內湖庄,辦公處設於內湖,對南港居民造成...

  • 文章花甲回憶録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期  作者:張一農  出版时间:1983-09-01
    关键字: 张一农 人物回忆 回忆录

    (注:一農先生遺像)

  • 文章趙耀東先生也是海州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赵耀东 乡贤事迹 人物回忆 同乡交往

    (注:趙耀東先生玉照)在今(九十)年十月三十日「中央日報」副刊的一篇專訪中,發現曾經爲台灣經濟開創「奇蹟」的前經濟部長趙耀東,也是我們「海州人」。專訪中指出:「趙耀東民國四年生,江蘇人,他回憶童年時代說:『我小時候並沒有接受完整的小學敎育,但短暫的童軍敎育卻對我一生影響十分深遠……九歲時,我所住的江蘇江北淮陰一帶,由於軍閥割據與革命軍北伐,我就到揚州中學實驗小學讀三年級,但因兵荒馬亂,我又逃回蘇北海州的老家,到了快十四歲,局勢稍微穩定,才回到南京中學實驗...

  • 文章鎭平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李牧老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镇平县 地方自治 联防 彭锡田 人物回忆

    一、前言鎭平縣位於南陽縣西北,城瀕潦河西岸,南毗鄧縣,北接南召,西臨內鄕,昔爲春秋楚國列邑,秦時隸「宛」,漢置涅陽縣,隋改曰課陽,金未改爲「鎭平」,明、淸皆屬南陽府,因鎭平、內鄕、淅川、鄧縣,均於南陽西,統稱爲「宛西四縣」。鎭平縣境公路暢通,省縣道路堪稱便捷,由鎭平縣城東行,可達平漢鐵路信陽,許昌諸重鎭,西去可通陝西商南,直達內陸,南下可至湖北老河口,位臨陜、鄂、豫邊陲;民情淳厚,唯縣內物產不饒,民十四、五年,盜匪四起,民不聊生,後經鎭、內、淅、鄧先後實...

  • 文章唐河陽韓愈的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韩愈 韩昌黎文集 政治思想 人物回忆 学术地位

    一、生平事略韓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新唐書稱愈爲鄧州南陽人誤矣。生於唐代宗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卒於唐穆宗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享年五十七歲。愈自稱昌黎韓愈者以昌黎韓氏爲當時望族,故以郡望自稱,與籍貫無涉。父仲卿爲武昌令,有政聲,縣人刻石頌德。愈三歲喪父,隨伯兄會貶官嶺表,十五歲,會卒,依嫂鄭氏撫養,孤苦流離,生活淸寒;而愈則知奮勉力學,盡讀六經百家之書,日記數千百言。唐德宗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進士及第,時年二十五。其後,三試博學鴻...

  • 文章河南大學校史雜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史杂记 历史沿革 人物回忆

    一、序言民國十二年河南省政府綜合「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法政專門」、「農業專門」及「商業學校」成立「河南中州大學」。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定鼎南京後,將該校改爲「河南中山大學」,嗣改爲「河南大學」。抗戰期間屢次播遷至鎭平、嵩縣、淅川西坪鎭及寳鷄等處,勝利後復員囘汴。民國三十七年豫省陷匪,河大遷至蘇州上課,卅八年該校未隨政府遷穗轉台,河大卽告結束。在上述十數年變動期間,校長爲王廣慶(宏先)、田培林(伯蒼)及姚士鰲(從吾)諸先生,全校師生顚沛流離,苦不堪言,但仍...

  • 文章懷鄉憶舊念恩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回忆故乡 怀念恩师 人物回忆 教员名单

    一、髫齡蒙學話當年歲月不居,時序如流,憶童年,懷往事、猶如一夢。我世居交通不便,風氣閉塞,敎育落後的延津胙城,一片黃沙飛塵,遮盖黃河故道,連年荒旱,蝗虫壓境,兵燹匪亂,萑苻阻道,可謂民不聊生。我生在這個窮鄕僻野的安河莊,更談不上有良好的鄕村敎育。髫齡之年,啓蒙就讀私墊,鄕人稱之曰:「黑學」。並非官府所辦,而仍行古制敎育,由地方熱心敎育的士紳長者,藉以黃卷靑灯的古廟—華嚴寺,成立簡陋的私墊,請一位道德文章具有聲望的賢者,擔任着盡義務的老夫子,來管敎這一群溫...

  • 文章參加台兒莊會戰實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侯象麟 出版时间:1970-08-01
    关键字: 台儿庄会战 人物回忆 第三十一师 战争经过

    臺兒莊會戰大捷是抗戰初期之首次大捷,也是八年抗戰最光榮的一頁。由於這一大捷召示國人,我確可擊敗日寇,扭轉了失敗主義者的心理,振奮了士氣,奠定了最後勝利的始基。這一會戰,我以徐州爲指揮中心,參加戰役者有五十餘萬人,决戰於魯西南、蘇北之津浦路附近地區,而决定性的擊潰敵軍,獲致勝利,則在臺兒莊,所以稱爲臺兒莊戰役。於其在臺兒莊與日軍磯谷師團生死肉摶的部隊,則爲孫連仲第二集團軍之三十軍田鎭南部。當時作戰主幹爲田軍之三個師,加上一個獨立旅。中原文獻編者願於此向我同...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