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文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汤阴县地理人文述要(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8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8-25
    关键字: 汤阴 地理 人文 岳飞 精忠遗风

    其後裔居所,以九江(置有宅第)爲第二故鄕,並因其子孫任官所至,及建廟墓所在,而散及於宜興、嘉興、抗州等地,迨後首歸湯陰故里者,爲諸子之子孫輩,迄今八百餘年,哲人之後,歷代仍多賢哲,並咸能永持忠於國家民族孝及先祖之傳統家風,如爲保持其在九江之岳夫人墓,經後裔聯霄與岳思先後與陳姓構訟達百年以上,至淸乾隆五年始得結案,作者曾撰「岳武穆與九江」一文,以誌其詳。其在宜興之後裔。爲記述岳氏家族分佈狀況及祠田管理祭祀辦法,經於咸豐八年特立「祠田碑記」於岳霖墓側,又在杭...

  • 文章獲嘉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徐志中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获嘉县 历史资料 人文 地理 文物

    一、沿革:獲嘉縣本漢置,爲古殷州地,漢武帝時呂嘉爲南越王趙興的丞相,王及太后繆氏欲歸漢,嘉堅不許可,因擬誅嘉,不幸事敗,嘉遂與大臣等作亂,攻殺王與太后,並另立衡陽侯趙建德爲王,武帝於元鼎五年,命大將路博德、楊傑分兩路大軍討伐之,至元鼎六年大破呂嘉軍,嘉及建德王皆被擒獲,當取呂嘉首級於此,故定立縣名爲獲嘉,爾時武帝適巡幸山西,駕至夏縣所屬之水頭鎭附近某地,聞及呂嘉等被擒斬首,大喜,遂立將此設立爲聞喜縣。原獲嘉故城址,在今河南省新鄕縣西南十三餘里之故城,晉廢...

  • 文章伊阳地文人文概述(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历史沿革

    前言伊陽原係因大部土地位于伊水之陽而得名。嗣以疆域迭變,境界屢易,現已名實不符。第因政治分合,疆域區劃,時勢推移,滄桑演變,致北疆原毗古都洛邑,昔爲王畿,今漸半變而爲山僻。因西北疆逐次內縮,東南疆迭經外延,殆將伊水抛離西北境外,形成伊「陰」。且于民國十六至二十二年間在北境與洛陽接壤處,先後由四鄰縣地析置自由、平等兩縣,致伊壤幾去三分之一。嗣自、平兩縣俱廢,合置伊川縣,地雖稍歸還而仍未復其舊,致與舊鄰洛陽宜陽相隔離。境內大勢,西南多山嶺,道路險阻;東北平坦...

  • 文章伊阳地文人文概述(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乡土名人

    賢哲名士伊地山明水秀,環境淸雅,風景優美,地靈人傑,毓秀之氣頻耀光芒,散發光輝,蘊蓄于萬物之靈,是以賢哲輩出,俊傑累世多有,各地名士雅人流寓伊境樂居斯土者頗多,益增風雅,率皆藉蘊毓美,陶冶性靈,而成超塵勵俗完美的人生者,不勝列擧,茲將 聲名較爲顯著者略述于後。唐堯:上古聖君。帝嚳之子,生于伊,嗣徙于耆(亦作祁)故稱伊耆氏,初封于陶,(今山東定陶)後徙于唐。(今河北唐縣)堯母伊人,與帝嚳初居于伊,並生堯于伊,足徵開揖讓之世的一代聖君唐堯原籍于伊,乃山水毓秀...

  • 文章汤阴县地理人文述要(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汤阴 古迹 名胜 岳飞 地理人文

    光,邑西名观,诗句流传,高人所翫。重元升仙有遗台,连■配犊亦有传,虽自昔之可稽,非有道之所羨。若夫山川郁秀,挺为贤哲,代有其人,昺煜史册,尧岳之忠,争光日月,溯其事则歔欷,读其言则鸣咽。公理可用,名与身扬,嘉甫高隐,与时偕藏。逮于有明,人文蔚起,经济文章,各有其美,未易殚述,昭然前纪,至夫田赋户口增减,因乎其时,土产物宜美恶,本乎其始,固邑乘之所详,非余言之所侈。」(注:汤阴县境略图)二、古蹟⒈司马泊——在县东三十里,周围十七里,近司马村。帝王世纪曰:「邺

  • 文章河南省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高雄市河南省同鄕會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河南 历史 交通 人文 家乡简介

    吾河南省因大部份土地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河南,古稱豫州,又名中州,泛稱中原。面積十六萬五千餘平方公里,縣城百十一之多,人口五千萬有強,東為廣大平原,西有崤函之固,桐柏,大别兩山綿亘於南,黃河流貫於北,地理重要,故歷代爭國者,必先爭取中原,常淪為戰場,而遭受荼毒,夫地氣殊異,河山炳靈,為我先人發祥盛地,所以歷代帝王輩出,如淮陽即古代之陳——係太昊伏羲氏之故都,為我國奠定開國規模黃帝都於有熊(即新鄭)大禹誕於崇山(即嵩山)少康以綸色(即虞城)為基地,而完成...

  • 文章阳武县地理人文概要(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韋德懋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阳武县 地理人文 历史概况 风俗人物

    十日,从容下沛行。大勇兼大智,岂可等荆卿,羣龙自此斗,中原如沸铛。驾汉锄秦鹿,为韩心事成。英风迈千古,凴吊有余情。此间地处中原,历代名世辈出,其最著者,为远古造字之苍颉,即「居阳武而葬利鄕」。(按利鄕为阳武县北杏兰地方)汉世陈平、张苍、并有大功于时,为史所艶称。兹谨就地理人文之要者分别简述,以就正于贤达。二 沿革阳武古博浪地,始见于左氏之国策,县境内地方,其见于古代载籍者有:㈠城棣:周灵王四年,史称:「楚公子贞伐陈,晋侯、宋公、鲁侯、衞侯、郑伯、曹伯,齐世子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2-28
    关键字: 禹县 地理资料 人文资料 历史人物

    十三、鄉賢聞人禹縣爲古上棘地,在夏爲鈞臺,山則嵩嶽相接,川則潁水所環,扶輿磅礴,代產偉人,餘韻風流,卓然不朽,炎劉而下,良吏官師,耆儒碩彥,文學、篤行、隱逸、藝術、貨殖,寓賢,烈女等之事蹟列傳,載於縣志者甚多,限於篇幅,未便盡述,茲就中擇要記述於后:一、秦呂不韋:陽翟大賈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時秦王子楚質於趙,甚困;以不韋計,得歸秦;後嗣位,是爲莊襄王,以呂不韋爲丞相,封爲文信候,食河南洛陽十萬戶。嘗納妓,有娠,獻之子楚,生子政;莊襄王卽位三年薨,太...

  • 文章新蔡縣地理畧誌(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新蔡县 地理 人文 历史人物

    Ⅲ 現代人物:新蔡自乾隆以後,迄今一百八十餘年(公元一七九五~一九八〇),非但縣史斷續,且其間民國十五、卅六兩年,縣城迭遭大劫,文獻與檔案,損失殆盡,卽幸存者,亦陷大陸,因而記述現代人物,多有遣珠之憾。茲據黨史資料,所載邑人革命事蹟;以及余同留台邑人,相互徵詢所知對黨國或地方具有貢獻者,彙集表九:革命先進同盟會會員:劉粹軒等十三人。服務黨政:宋英仇廿餘人。保定軍官學堂:時傳昭等六人。黃埔軍校一至五期:蔡任民等卅七人。熱心地方公益士紳:劉恢黃等十五人。綜觀...

  • 文章禹县地文人文概述(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2-03-30
    关键字: 禹州市 地理 人文 历史人物

    十三、唐、郭孝恪:許州陽翟人,少有奇節,不治貲產,父兄以爲無賴。隋亂,率少年數百附李密,密喜謂曰:「世言汝潁多奇士,不謬也。」使與李勣守黎陽,密敗,勣遣孝恪送欵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剌史,詔與勣經略武牢以東所定州縣,委以選補竇建德之援洛也。孝恪上謁秦王進計曰:「王世充力竭計窮,其面縛可跂足,待建德悉衆遠來,糧餉阻絕,殆天亡時也。若固守武牢,以軍汜水,遂機應變,禽殄必矣。」王然之。賊平,有功,右遷上柱國,歷貝、趙、江、涇四州剌史,所至有能名,改左驍衞將軍,累加...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