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活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老壽星養生有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2期  作者:李延中 出版时间:2007-04-01
    关键字: 长寿 生活习惯 采访

    年富力强。长孙马庆保,今年四十五岁。重孙十三个,长重孙马超,今年二十岁,正在外打工。一家人正生活在『老爱少,少敬老,老少和睦乐陶陶』的幸福大家庭里。」当我又问起老人的长寿养生秘诀时,她的孙媳接过话茬儿吿诉我说:「她也没什么成文的养生秘诀,只是在饮食与生活习惯上和别人有些不同罢了。」我听到这儿,便迫不及待地追问老人家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是什么,她的孙媳接着说:「俺的奶奶在饮食上,爱吃淡,怕吃咸,少吃蛋肉油炸煎,青菜、豆腐她喜欢。一日三餐随俺吃,早起按时一杯鲜奶、两个

  • 文章本社創始人張金鑑先生三弟家人來台經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周秀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童年生活 婚姻生活 子女教育 返乡探亲

    我出生于山东聊城县农村,先祖父是前清秀才,去世时先父才七岁,靠先祖母扶养成人。先父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是孑然一身独子。先外祖父在清朝曾任官吏,先母是长女,生长在仕农之间,未受过教育,于十九岁于归先父,先后生我姐弟四人。先父受外祖父提携,出外读书,后任教职。先祖母在我未满周岁时去世,我姐弟四人,与先母相依在农材生活。我排行第二,稍长时与先姐进省城唸书,弟妹较小仍留在农村。因九一八事变,我和先姐又回乡村长住。此时农村已有小学可读,不久日寇侵华,我一位远亲姑爷

  • 文章山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生活随笔 登山启示 往事追忆

    童年生活在一片黃土平原裏,雖然站在家鄕那座土寨上,可以望見遠遠的、西邊的太行山,但是總沒有機會跟山親近。山,有人說,像雲;那大槪是從沒有見過山的孩子們,心目中對山的幻景;想一想,也是夠美的。但是有一年夏天,終於有一個跟山親近的機會。那時,大約是十歲;學校放了署假,父親說:「跟我到山裏去吧。」我經常喜歡跟隨父親;父親對我,似乎也有相當的偏愛。其實,我並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因此,說父親對我偏愛,也許並不完全正確。許是他怕我假期裏不讀書,可能惹事生非吧;...

  • 文章鄕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怀念故乡 故乡方言 生活忆事 同乡

    寒隨暑去,腊逐春來,韶華之速,不啻流星。算來已經是十九年前的往事了,四十五年秋的某日,在豐原送一位遠道朋友趕車,在邁步卽將登上站台時,一輛計程車迎面衝來;哇的一聲;幾乎撞了個正着,爲了躲車,「呔!誰戮住我哩牴腦?」(頭)扭頭一瞧,原是一個冒失鬼鄕巴佬,荷根大長棍,掮着一個大布袋,汗流浹背,張慌失措地,不用說也是在趕車。我本想給他一點顏色,瞧;人家不是彎腰曲背在陪禮嗎?我被那幅可憐相所感摸摸腦末窩的疙,「莫要緊,莫要緊,」我苦笑着點頭示意。當我送客上車之後...

  • 文章豫北郷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民间谚语 生活实践经验 歇后语

    吾鄕谚语,包罗甚为宏富,内容五花八门,擧凡天文地理,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等,莫不备具,揆其内涵,或为日常生活之体会,或为立身行事之印証,或为阅历之积累,或为成败之经验,虽出诸村夫野老之口,闻之俚俗不堪,然亦有它的道理存在。故仍为生活风俗习惯下的产物,而有其历史文化的背景。谨就记忆所及,区分类别,各类录若干条,聊资谈助。亦所以抒怀鄕之思也。天象、农事类云朝南,水连涟;云朝东,干刮风;云朝北,干硏墨;云朝西,关爷老母披蓑衣。打烂蝼蛄头,下的满街流;打断蝼蛄腿

  • 文章讀‖「郷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任鎭萬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往事追忆 生活随笔 旧友回忆

    中原文獻第六券第九期中,王德謙先生大文「鄕音」裡的同鄕武豪君,不但我倆屬於同縣——廣武,而且同事數十年,拜讀該文之後,不禁憶起從前。民國卅五年冬,筆者藉返里省親之便,曾赴武庄拜訪其尊親,當時家庭環境富裕,書香門第,武大嫂於卅六年來南京小住過一陣子,在我們家鄕裡,依照傳統觀念,隨夫去當「太太」是一大忌,而兩老又不肯輕言離鄕,所以半年後大嫂就囘家侍候翁姑了,囘家後生下一女嬰,算來現已廿六、七。卅七年春,豪兄隨卽遠赴重慶,大陸逆轉,又隻身由川顚沛流離,經湖、廣...

  • 文章春暉隨筆(續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段景暉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随笔 乡村生活 人物回忆

    宣抚班」(其实是日本人的便衣狗腿)率领「老日」到处找花姑娘与鸡蛋金饰等,搜刮暴敛无恶不作,致妇女羞愤自杀,年高老人如笔者祖父外祖父均于是时因「惊、吓、气」而弃世,迄今思之犹有余恨。△朴厚的农民多年过着平静安谧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世无争,故对官府与「老总」(北方人呼兵)一向敬而远之,敌伪时「皇协军」抓壮丁,鄕民藏藏躱躱,一日数惊,某日傍晩堂弟段灼放学返家,距离村口约二里许,遥见村民争相奔驰,俟返家后始知因他们穿着灰色人字布校服,以为「兵」老爷又下鄕

  • 文章我走過天涯茫茫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人生回忆 河南生活 亲人怀念

    一、父親的背影民國三十六年春天,父親送我到安陽縣城裡去讀書,在爺爺、奶奶的淚眼相送中,在母親的諄諄叮嚀中,在弟弟、妹妹們的再見聲中,我背起一個小包袱,跟在父親的身後,離開了家。走到巷口,回頭望了一下,送我的家人都還站在門口,我停止腳步招了招手,眼淚沿著兩頰滾落下來,我低頭用衣袖擦拭一下,快步趕上父親。父親爲我揹著行李捲兒,身子往前傾著些,我仰頭看看,說:「爹,行李給我來揹吧!」父親側臉看了我一眼,說道:「不重,走吧。」這時才剛過完二月二,天氣還涼颼颼的,...

  • 文章永遠的茅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2012-10-01
    关键字: 童年 茅屋 生活艰辛 麦秸 忆苦思甜

    那間十五平方米的茅屋,就座落在清河西岸,常常被券橋鄉王士文庄的炊烟籠罩在村林裡,我的童年就蹦跳在屋裡和屋外,茅屋,蟬鳴籠罩蛙聲湮沒冬雪覆蓋……一九七五年夏季的洪水翻越清河岸直抵土坯牆,鑽進墻鼠洞,鑽入父親的心,我在茅屋內向門檻外一勺一勺舀著洪水,我童年的心,根本不可能想到,溫暖的茅屋能夠吃掉我,茅屋,和父親一樣堅韌,終於堅持著、挺立著沒有倒下……麥秸糊的房坡,總遮不住連綿的秋雨,父親總是在這時,蔑視著屋內的雨絲……風雨飄搖的茅屋,像海上艱難前行的破船,隨...

  • 文章故鄉的老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汪挺越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故乡思念 退休生活

    荫凉,跋涉在冰天雪地中归来后它给我一丝温暖。它毕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家,女儿是一直寄居在邻家的,我们夫妻俩在老屋中,在它简陋破败的怀抱里,满尝了人生酸甜苦辣,它默默地告诉我好好活下去。可妻子在它怀中挣扎了六年,便永远离它而去,带着怨恨而去的。她走了将一条舍不得穿的黑灯绒裤子藏在隔壁人家的角落里。也许她是不相信这间老屋能安全地保存下这条从江南带来的绒裤,准备等女儿长大了好穿吧?由此想见她是用什么心态对待生活,对待这个「家」,妻子留下深深的遗憾过早地走了。而我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