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8期  作者:林覺中 出版时间:1983-08-30
    关键字: 诗歌 家乡 思乡

    說它如天堂,却沒有天堂的冷淸;比它作港灣,却沒有港灣的擾攘。在那地方,竹椅板凳,勝過沙發的柔軟;油燈燭火,亮如電炬的光芒;粗茶淡飯,味似珍饈的雋永;每一個角落,都蕩漾着溫暖芳香。盡情吧:你哭,有人哀傷滴淚;你笑,有人心花綻放;你唱你跳,有人怡然地欣賞。累了,打一個長長的呵欠,把四肢盡量的伸張;睏了,安然的酣睡,讓鼾聲震動屋樑;養精蓄銳,準備馳上明日的戰場。有人厭倦了那地方,飄然遠颺走向天涯,却夜夜夢見那:稔熟的小院迥廊,白髮的爹娘。耳畔還有隱約的呼喚:遊...

  • 文章家郷農莊的打油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家乡 农庄 打油诗

    我的故鄕原來隸屬豫北衞輝府,嗣爲第三專署所轄,世居於這個地區的士紳及溫飽之家的人們,在農莊裏總有許多家住着「五門相照」或「四合頭院」的樓房與瓦房,是很講究的,這種房子,旣不怕風吹雨打,又不怕山搖地動,全係藍磚砌成,用白灰鈎縫,線條整齊,美觀堅固。頭門雕刻着各色各樣地門樓,堪稱匠心獨運,並懸着「樂善好施」,「任恤可風」,「居仁由義」……各種金字匾額,過路的詩人,經常在牆上題詩,以博得士紳及房主們的讚揚或賜予金錢物品及款待,故鄕對於有學問的人是很敬仰的,所以...

  • 文章杞縣八景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7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0-07-03
    关键字: 杞县 诗词 家乡景致

    ㈠明末狀元劉理順作:申璿源雍邱八年詩序杞之爲杞不以景也!而因景亦可以知杞,是景之傳,不傳杞盛衰之驗(意證信)。八景之來遠矣!杞之人涉焉而不知,獨邑志詳之。夫生於杞者,居平無事時,且然矧(奔走意)宦遊其地,倉皇(歷代)兵燹之日,拮据於築鑿(操勞意)之務,從榛雜叢生之草木烟霧中,考其形似,被以不朽之詠,柳又難矣!申侯名佳印,字濬源,永平人,崇正七年,由進士任杞令,學有源本,治以暇整。初令杞,喜其八景,因各爲之題,讀一過(遍),覺東婁(周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

  • 文章安陽土話拾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扈先德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土话 家乡方言 合音 土音

    弱冠離家,負笈南京,抗日軍興,于役軍中,八年轉戰,繼又播遷台灣,背井離鄕,屈指已五十年矣。家鄕土話,幾已遺忘迨盡,來美之後,偶遇一二同鄕人,言談之間,洞感安陽土話之聲調,異常親切,勾起無限迴憶。乃就兒時記憶之所及,得詞十餘,但大多有音無字,勉輔以注音符號,而列擧如下表,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蓋希能就敎於同鄕諸先進,以收拋磚引玉之效也。以上所擧,大部爲名詞,及少數形容詞,如髒、很等。皆像日常用語所常見者,此外,在我們的土話中,也有用字或用詞極斯文的一面,例如...

  • 文章全麥·麩皮·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8期  作者:郭晉秀 出版时间:1985-08-30
    关键字: 传统习俗 家乡记忆 人生哲学 物极必反

    在重男輕女的時代,一切諺語中,也莫不足表露出這味道。我深深記得,在分析人類五官時,有句話?:男子口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糠。還不是「吃」糠,是說「喃糠」。比吃的境界更差。因此,也足以證明,糠、麩皮,不是好東西,至少,有錢,有福,好命的人是不吃它的,賤命的女人才不得不吃。平劇秦香蓮的故事中,形容荒旱年頭沒收成,秦靑蓮張羅來有限的食糧,奉於公婆,自己躲在厨房,偸偸兒吃糠。戲劇中的動作誇張,糠粗陋難殼,她要聳起肩膀往下呑,給人印象至深。以往在人工磨麥成麪的日子中...

  • 文章我的回憶錄——我這八十年(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童年往事 人物自述 思念家乡 人生感悟

    试问我怎么过?在县城里上学,吃得比乡下家里好,住得也比乡下家里舒服。只是,这样的日子,却无福享受。然而,在那个时候,那种情形下,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没有人可以商量,更没有人可以请教。怎么办呢?哭吗?哭给谁听?当时,我们汲县南门外有一条「道清铁路」。早年,英国人为了把怀庆府焦作煤矿的煤运往英国而修筑。「道」是豫北卫耀府滑县(中共赵紫阳的家乡)的「道口鎭」,「清」是怀庆府博爱县的「清化鎭」(焦作);路线不长,主要是为了运煤,但也附带做客运。因此,我们汲县南门

  • 文章幼年的記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幼年往事 人物自述 我的家乡 怀念亲人

    我生于民国八(一九一九)年,农历四月廿九日,中华民国廿年以前,是我幼年的时代。本文所述,概属这个时期的记闻琐事。一、家乡环境我家住在河南省东南部、新蔡县城西南、十五华里前戚寨。这是个古老的村庄,北面是高而平坦,一望无际的蚀余「冈地」;南面是地势低洼,河川淤积的肥沃「湾地」。以是本村正处地形渐移带的斜坡上。庄子东边为湖泊盆地,年遭水患;庄子西侧为蜿蜒流水潺潺的港沟子,其两旁的空地,则是本村放牛的天然牧场。夏季倘若雨水过多,积水常冲破本乡堵水的埂。因而庄子

  • 文章憶安陽往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可珍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家乡轶事 七里店 大寺 活关爷庙 三角湖公园

    一、火燒鼓樓記得是那一年啦,我小時候,常常到姥姥家,我姥姥家是南門東街,小學對面,姓劉。有一天,有人大叫,鼓樓著火了,好多人往外跑,到換馬口(南門東南門西的路口)往北看,我一邊跑,有人好大聲的說,鼓樓上飛出好幾隻火鴿子「往南關外,火神廟飛去了」。二、老奶奶接子戰民國廿六年,日本兵攻打咱安陽時,我和家人都逃到城東菜園集。把城打開,我們回來了,聽鄰居的一位奶奶說,看吧,你們沒在,都沒看到,日本兵攻打城的時候,有一位老奶奶,坐在南門城樓子上,把衣服襟伸開,把子...

  • 文章家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楊玉恒  出版时间:2011-10-01
    关键字: 家乡 风俗 年集 熬年儿 年味

    在城市生活久了,不免对城市里的一些生活方式感到厌倦,比如城市里过年(春节)时喧闹和浮滑的人情世故。今年春节,我提前和家人商定:回家乡过年。我的家乡在豫西南南阳盆地的东北边沿上,属方城县(古称裕州)管辖,这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乡野间民风淳厚,邻里间和睦相处,千百年来,一直沿袭著传统的人文风俗习惯,尤其是过年过节的风俗,更是年年岁岁都演绎著同一个版本,重复著千载不变的路数。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一股淡淡的「年味」便在田野村落上弥漫开来。腊月初八,「腊八粥

  • 文章三次探親之感觸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9期  作者:冀成林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家乡见闻 港桂旅游团 春节习俗

    睽別親人四十三年,離家時我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如今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早年喪父,母親民國四十七年病逝於家鄕(安陽)。兄姐妹們也都已垂暮之年,別後多少辛酸事,眞是一言難盡。爲了返鄕探親,我在年滿六十歲之日,提前退休離開了公職,至今三年半,先後三次大陸探親,所得初步印相是苦、苦、苦,大陸比台灣至少要落後二十五年。民國七十七年夏天,攜眷經香港飛北京,初次踏上故國山河,以自助方式遊覽了附近的名勝古蹟,首日逛街,想買兩斤桃子,賣者不准人摸,看了就要買,秤好沒有...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