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先哲、聞人、古蹟、植物概述:連載㈤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24期  作者:趙正朝 出版时间:1980-01-03
    关键字: 姬昌 姬发 孟子 河南先哲

    节操。㈡河南境内周异姓诸侯二十五国:1宋—周封殷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地在商邱县。2箕—武王封殷臣箕子于箕,地在登封县。3许—文王四岳之裔文叔于许,地在许昌县。春秋为郑所逼,迁于叶,即叶县。4申—周封伯夷之后于申,地在南阳县北,灭于楚。5谷—周封谷伯绥之裔于谷,地在陕县东东崤之东有谷阳谷,即谷国故址。6葛—书经仲虺之诰称:「葛伯仇饷」;孟子滕文公篇曰:「汤居毫与葛为邻」,足见葛为古国,周封其裔。地在河南蔡州,即汝南府所属之上蔡县境。7黄—周封陆终之后于黄

  • 文章孔子的守義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岐路燈一部敎育青少年的經典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4期  作者:吳秀玉 出版时间:1997-04-03
    关键字: 《红楼梦》 《歧路灯》 《中庸》 孟子 经典

    是收朿本心的不二法门,是排拒匪类的最佳方法。作者是正派的读书人,生活于提倡尊孔读经的乾隆盛世受到时代的影响,所谓的读书,当然指的是读经书。据笔者统计,《歧路灯》一书,用的经典语录:《诗经》三十五篇、《书经》十条、《易经》十四条、《周礼》八条、《仪礼》一条、《礼记》二十二条、《春秋》二条、《左传》十八条、《大学》三条、《中庸》一条、《论语》三十六条、《孟子》十九条,而《礼记》中的「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前后被引用了好多次。全书一〇八回,平均不到一回就引用一条

  • 文章大同之道釋義(上)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4-01-03
    关键字: 大同 三民主义 孟子 孔子 天下为公

    都对尧舜禹寄以最高的崇敬。人民对之更是感激到五体投地说不尽说不出的程度,则其一心一德的团结和热烈的拥护,是可想而知了。⒊韩非子曰:「背私为公」反过来说背公为私,私即私利,天下没有存私心而不是为私利的,反之亦无不为公而非为义者。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以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篇)公与私相背,利与义相背,我国文化宿重义轻利,与西方文化之事事以利益为衡量之标准不同,英人之名言,曰:『止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这不是我们通常

  • 文章孟子的学术地位与思想(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5-30
    关键字: 孟子教化思想 民本思想 止战思想 君臣关系 政治治乱周期 王政思想

    孟子认为敎化的目的,在于内以发挥人之善性,使成仁义礼智的理性完人,外以明人伦,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曰:『饱食煖衣,逸君而无敎,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敎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孟子,滕文公上)。敎化的功能一在『使自得』即成其善性,使自得所以完成理性的实现,乃『诚者,自成也』;『从而振德之』,即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