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对联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妙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牛一峰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对联 妙对 趣闻

    春节贴对联,各行各业的对联不同,例如军政机关的对联,「三民主义安天下,五权宪法定乾坤」,寺庙的对联,「视之不见诚则应,听之无声敬则灵」,火神爷的对联,「那怕你百般巧计,只用我一把丙丁」,乡村农家对联,「苦读书书中有玉,勤耕土土中内生金」,生意人对联,「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一般家庭对联,「天地间读书最贵,家庭内孝悌为先」,有一家对联,特别引人惊奇,上联是「家有万金不富」,下联是「堂前五子无嗣」,路人观之,甚感诧异,适逢该家老翁站在门前,路人

  • 文章一幅代代相传的对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孫祥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扶克俭 扶姓 对联 趣闻

    光山西南部的陆庄、扶榨、磨子岗,以及新县的沙石湾等十几个鄕村,有不少人家里,总挂著或门上贴著一幅与众不同的对联。还有的人将这幅对联,连同先人的牌位,奉若神明。这幅对联是:三世鄕贤绵紫水九重赐姓播弦山据当地几位姓扶的老人讲:「我们的姓氏是皇上赐的,现已流传二十几代人了。以往躱避兵燹匪乱,经历过几多朝代,尤其是在十年浩刧的岁月里,我们扶家有人冒着犯杀头之罪的危险,仍然要将悬挂的和祠堂里木刻的这幅对联珍藏起来。提起这幅对联,颇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来历。明神宗万历

  • 文章桃符更新話節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2-02-28
    关键字: 岁时节令 桃符 对联

    當拙作「尋根探源話廣武」於中原文獻十三卷十二期刋出後,承蒙豐原和中港的幾位鄕長來信或電話,表示對家鄕的倍加懷念與响往。甚以激動而不能自抑。因此,鼓勵筆者,希爾後對老家逢年過節的趣味點滴,多作報導,藉慰鄕思。在此,除感謝諸鄕長的關懷與指點外,更感驚懼與慌恐的則是自愧見識膚淺,腹中墨水又少,所知有限委實不足以應命。然在盛情難却苦難下筆的焦慮中,却不意因翻閱「廿五史」,而發現一筆「寶藏」,抖開仔細一瞧,嘿!妙極!不巧不成書,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歲時節令紀要」。這...

  • 文章小故事集錦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程遠普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打油诗 对联 谜语 逸闻趣事

    我心酸,三月桃花随心转,二月风筝望眼穿,苍天若有下一次,你做女来我作男」。三、清湄州才子宋湘,慕青楼女,十姊妹,登门拜访,却遭十人面难,要求以一到十为题,吟诗作对,否则拒入,宋随吟:「一姊倾城二姊娇,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六七色胭脂粉,八九妆扮十分俏。」十姊妹听后,因太简,心不甘,即说:「由一到十不算,如能由十到一,吃住不要钱,遂又吟:『十九月色八分光,七姊今宵配六郎,五夜四更三点后,二人一枕戏鸳鸯。』要谁陪都可以!」四、唐宋八大家之大诗人是1、韩愈、2、柳宗元

  • 文章奇聯妙對趣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4期  作者:鋭意 出版时间:2012-10-01
    关键字: 对联 趣闻 文学 中国文化

    我曾经听过有关清廷舆日本订定《马关条约》时的稗官野史,在读大学修《中国近代史》时,老师也讲过其中的一副对联,都是说针锋相对的,涵义深远的联语。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是在清朝光绪二十年中国与日本的战争,结果是中国海军、陆军皆败而订了「割地赔款」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我们抛开这战争的远因、近因不谈,单把这几副联语披露出来,供读者作茶余酒后之谈话资料,藉以不忘国耻。先看渔樵对话:战局胜负已定,中日双方的情报人员互探对方定条约的底限。清廷的情报人员扮作樵夫模样

  • 文章漫談豫人過年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3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7-04-03
    关键字: 祭祀灶神 过年习俗 蒸馒头 对联

    豫人對過年極爲重視,不分大家小口,縉紳平民,莫不誠心誠意的去籌備佈置。河南人不唯好古遵禮,而且異常迷信,倘新年過的不愉快,象徵一年倒霉,切身利害,敢不小心,何況爲團圓節,要敍天倫之樂呢?經商爲宦,行旅學子,莫不千里趕囘以度佳節。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已進入年■。家家煮八寳粥互贈鄰友,一家圍爐吃粥,樂也無窮:所謂八寳,卽以八種不同的豆類混合而煮,窮有窮作,富有富作,但這八種東西必須是圓的,取「圓滿」,「美」之意,爲什麽要吃臘八粥,除飽學好禮的人,去硏究...

  • 文章過河錢誰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对联文化 区域习俗 乡野趣闻

    很早很早以前,地處龍王蕩的車軸河南有座龍王廟,河北邊的人去龍王廟燒香的必須從龍王口渡船上過去,這擺渡的雖窮,一天學堂門未進,可肚裡花頭點子不少,有時他還能謅幾句詩文呢?這天,船上上來三個人:一個和尙,一個書生,一個青年婦人,歲數都差不多。當船行至河中心停下來,過河的三個人以爲擺渡的要過河錢了,也就趕忙掏口袋,準備給河錢,可擺渡的卻說:「我看這樣吧,這趟河錢,不必各人都掏腰包,費事八功的,乾脆哪一人給算了,也能一個人不掏。」過河的三個人你望我我望你,都猜不...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