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釋易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魯實先遺著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卜辞 甲骨文 文字学 “易” 字形分析

  • 文章略論近年西方學者的甲骨文研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朱歧祥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殷商 文字结构 语法 文字学

    领域的学科会随着中国大陆地下材料不断的发掘持续成长,成为西方学人研究东方学的一个重要项目。附注:本文选自《东西方研究》三十—三十四页。单冈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第一版。[1] 朱歧祥《甲骨文字学》(台湾:里仁书局,二〇〇二年九月)。[2] David b. Keightley, Shih Cheng释贞:A New Hypothesis about the Nature of Shang Divination(Monterey

  • 文章甲骨文的發現、傳播及其對學術的貢獻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王懿荣 罗振玉 傅斯年 文字学

    来说:一,是文字学方面的;二、是经学方面的;三、是古史方面的。以下分别来说:(一)文字学方面的前面说过,东汉末年,许愼曾编了一部说文,收了九千多个篆字。历年研究中国古文字学的人,都把这部说文,当作最重要的宝典,但,说文解释各字的原始意义(即按照字形推究古时造字的本义),是根据小篆的字形来推断的。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西元前二二一—二一〇)李斯就古代的文字改订而成的。它们的形状,大多数已和秦以前的文字不同。许愼根据李斯改定后的字形,来推究它的原始意义,自

  • 文章由殷墟甲骨與青銅器之出土看我國早期之文字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趙廣暉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金文 殷墟 青铜器 文字学

    扩展了,形体之变化也愈来愈多了,应用上也愈来愈扩大了。金文因早期为铸制在钟鼎上之铭文,由于钟鼎乃以青铜为材质,青铜属金故名金文,又有些多是铸制于钟鼎之上,故又名「钟鼎文」由商代到了周朝,此项文字就演变成为篆书。篆书后又有大篆与小篆之不同,据史载,大篆为周宣王时一位名叫籀的史官所应用推广,故又名籀文,[2],此与金文有关,而到了战国末期以至于秦始皇的宰相李斯又将籀文(大篆)演变成了小篆,这些多是金文之演变与属类,这就是甲骨文与金文的进化情形。五、结束语:甲骨文

  • 文章說文解字覃思別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1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说文解字 许慎 文字学 语文学 蒙古文字

    至道益阐。西汉末年,六书为文字学重要之条例,其名称虽见于西汉末年人之记载,而其发生当较早。盖六书为整理文字归纳所得之名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又中庸云:「今天下书同文。」显见文字未经整理前,乃不能同也,郑康成注:「今孔子谓其时。」是在孔子前或其同时,仅有六书之名称而无说解。至许慎《说文解字》出,于六书项目,各有八字之界说。后人凭此要义寻绎推阐,纷纭杂陈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