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談中國河南省四大古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古都 郑州 安阳 洛阳 开封

    生活,黄河中段有优越条件。三皇五帝(尧、舜),只是共主,夏、商、周三代已是一级国家,因此有国都、京城、帝都、皇京、王朝等称呼。(三)建都的条件,先具有战略地位,如背山面河,四方要塞坚固,政经方面,人才荟萃,能取得生活资源,交通方面水陆运输便利,如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有嵩山、华山、衡山、黄河、长江、渭水、洛水、汉水、九江等,还有南、中、北大运河,以及华南、华中、华北大平原,都有让国都长治久安的条件。(四)夏朝建国最早,但迁都频繁,至今尚无法定论,如有说

  • 文章唐宋汴洛之名寺與高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汴梁 洛阳 寺庙 高僧 佛教

    的中华佛学大师敬表推服,而对古往那么多的小沙弥与「花和尙」,经人提及他们的名号,便得摇头,唯得鄙弃,这就是因为前者做好了手脑并用,应该称为佛学家,而后者未做到手脑并用,最多也只能算是有心假借宣传佛敎的名义,骗取他人的施舍,以求「自了」之「可怜虫」!现在,为使大家稍获明了唐宋之间汴梁及洛阳两大地区,究竟有那些名寺与高僧,所以,我才不揣梼昧,拨冗成此小品。我觉得,我们今天正心诚意地合力复兴中华文化,振兴中华学术,其最要紧的工作,无非是还得做到「知己知彼」与「发现

  • 文章最偉大的外交家翻譯家唐高僧玄奘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張三義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玄奘 洛阳 佛学 西行经历 外交

    到河南洛阳的净土寺,剃除了三千烦恼丝做了小和尙,同时玄奘的二哥陈长捷,早在他五年前已经就在此寺中岀家受了沙弥戒了。长捷、玄奘兄弟二人,在净土寺中开始硏读佛经及硏究佛学各种经典,因为玄奘聪敏过人,又能努力勤苦学习,故而对佛学及各种经典的悟知见解,后来居上,实已超过了早他五年出家的二哥长捷,连净土寺中同门数十位师兄亦皆望尘莫及,尤以玄奘口齿伶俐,悟解力高,每日早晚在寺中常课诵经,声色优美,类似现代广播员的磁音,每当玄奘唸经时,总有许多沙门及师叔们,围住旁听而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槪述第一编 前言体例及插图说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地貌 公路交通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洛阳历史

    前言洛阳为历代都会,一二八事变,又为中华民国行都所在。若仅以河南省一县治目洛阳,恐贻人以数典忘祖的讥讪。洛阳自奠为行都后,中枢政要及各党各派名流,悉集于此,大凡民意机构参政会,与国民大会的筹设,及立监委员选擧法,均在国难会议有所决定。议题藏在盟府,任人皆可覆按。洛阳县志,只有乾隆和嘉庆版。民国初年,宏文社仅印有石仰选辑。洛阳绅矜方谋议续修,奈战乱不息,洛都常当其冲,无形搁置,迄未修辑。民国二十七年,河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洛阳县长李杏村,始行组设委员会

  • 文章汉光武建都洛阳安邦定国(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立新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汉光武帝 洛阳 建都 施政方针 王梁

    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矣。己亥,帝幸怀。遣耿弇率疆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将军,进围朱鲔于洛阳。八月壬午,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进幸河阳。更始廪丘王田立降。九月

  • 文章周公营都洛阳之地理形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洛阳 战略地位 地理条件

    周公营都洛阳,乃欲措国家如泰山之安,盘石之固,为不争之事实。只是文人持论,与军政人员观点大不相同。至于其间是非,非本文著论范围,悉置不言,仅擧历代名贤持论内容数则,为本文作地步。太祖高皇帝五年五月,置酒洛阳南宫,群臣宴会,议及定都事宜,群臣竞言「洛阳东有成皐,西有绳池,背河向洛,其固足恃,独齐人娄敬,不以为然,张良是其议,遂定都长安。宋李去(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曰:「洛阳处天之中,挟肴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赵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去非之志在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中国工艺 陪葬用品 唐墓出土 西安 洛阳

    达到了独特的境地。在工艺方面,采取了世界各地技术,其制作技巧之精美,实属空前无比,确是开创中国工艺史上之最高峯,而此代最重要的工艺品便是所称的「唐三彩」之陶器。施敎授说,「唐三彩」一词,在中国历代有关陶瓷器方面的专门论著,如「陶说」、「景德鎭陶录」、「飮流斋说磁」等书上,从未出现过。约在一九一〇年左右,英国收藏家买到三彩釉唐代陶器后,就把它叫做「Tang-three-color」日人直译为「唐三彩」,在我国亦采用此名。淸朝末年,在唐代旧都长安及洛阳一带的古坟

  • 文章洛阳县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莊良田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洛阳 历史资料 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地理 人口 物产

    ㈠历代沿革唐、禹、夏、商四朝、洛阳属豫州,文献多不可考,惟夏禹王治水,在洛附近所凿四口,可为所征,四口即邙山口、紫罗口、大谷(水泉)口及伊阙(龙门)口。武王克商,作邑于镐京,以王业所田起,谓之宗周,是为西都,至成王七年三月,周公莅洛,兴造王城,谓之东都,秦置三川郡治洛阳,封吕不韦十万户居洛,兴造南北两宫,重商贾之旅。西汉定陶五年,置酒南宫,高祖与群雄论功,迨至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改河南郡为司州,置河南尹,东汉在洛凡十二帝、二百九十六年,中华文物制度,及外交

  • 文章洛阳文献增订本序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7-01-30
    关键字: 洛阳文献增订本序文 学术思想 学术历史资料

    艺廊等展览演奏场所,触目皆是。至于大中小图书馆的设备展览,亦属频繁普及。而以文献为主流的活动,在中国地方文献学会的策动下,各省市及部份县市的文献方志书册月刋期刋,层出不穷,颇为壮观。这一切的文化活动,其目的均在为民众生活品质的提高而努力。假以时日,必然有辉煌的成就,臻国家于富而有礼的盛世。关于中华文化发祥地的河南洛阳,在中国学术思想上的重要性,已详述于「洛阳文献编纂记」的前言中,兹不再赘。唯以洛阳为历史上的文化故都,经周、汉、魏、晋、隋、唐等朝代,曾九次奠

  • 文章故鄉紮根刻石建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松柏园 河洛文化研讨会 格律诗 碑文 邙山 洛阳诗词

    朔至一九八七年开放大陆探亲,当时航班缺少,途为之塞,人心浮动,热血汹涌,以泪洗面,难以弥平相离四十年的乡土。余故居洛阳,当时无航班,郑州虽有,但一票难求,香港等待数日,只好先到西安乘火车转回洛阳。时间相隔四十年,人事全非,所幸儿子长大,孙子成亲,老人入土为安,意外发生的是洛阳巿邀请出席「河洛文化研讨会」议程三天,名家报告,学者提出论文,余以「我们都是黄帝子孙」一篇应景,最大的收获是在二三百人中结识好朋友,对尔后返乡取得了很多便利,情感激动,乃提议成立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