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化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文字容易教學論的正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周樹聲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汉字 教学 中国文化

    中国文字确比西班牙文、德文、法文、英文皆容易学而不必怀疑。盖萧瑜教授学术渊博,融贯中西,在南结乌拉圭国,教该国人士学习中国文字书画,达十余年之久,学生多达数千人之众,使中国文化传播于南美,发育滋长,造成奇蹟。尝考明末淸初之际,朱舜水将中国文化传播于日本,日人至今崇拜,有人谓萧氏可与朱氏后先辉映,吾以为萧氏宣扬中国文化于南美者,较之朱氏之在日本尤难,因中日原属同种,且系邻邦,况日本早在我国唐时,即已倾向中国文,事事摹仿中国,朱氏因势利导,收效较易,而乌拉圭远隔重洋

  • 文章中國家譜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2期  作者:劉淦芝 出版时间:1989-04-03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家谱 宗谱 姓氏

    中国文化以孝弟为本,但其得以保存至今,实与家庭制度有关。家谱亦称宗谱,为家庭制度之具体实录,亦为吾国所独有。其世系之创立,亦世界人类文化之最大贡献。吾国社会俗称之谱名,即今日科学通称之学名。学名为一七七五瑞典林奈所创,晚于宗谱之世系,最少当在千年以上。本文系三二年由黔返豫家居所作,今以文中所述姓氏源流,宗派演变,家谱为用,当亦为诸鄕贤所愿知,特抽印一份,刋登本志。谱即分类胪列之意,亦称谱牒。谱用於氏族称宗谱,亦称谱系,谱一族之系统也,俗谓谱,即宗谱之简称

  • 文章「中」为中国文化之基础,亦为立国之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孔子 天道 中道 道统

    摘要中国在和平崛起之后,会不会像美国、德国或日本的崛起那么具有对世界的破坏性?或掠夺殖民?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国文化是以「中」这种概念为基础,凡事均要求得「中」,才能达到公平合理、恰到好处的目的!例如,人与人间相处,双方满意,事乃克通,就是公平,乃是得「中」;若有所偏颇,则不公平,不公平则不和,就是未得「中」之结果。进而如「修齐治平」都要求得「中」,不得「中」就会走上极端,如墨子兼爱,杨子为我,故孟子辟之也。所以说,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是世界永续发展与永续

  • 文章中國法治精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李鐘聲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中国文化 法理历史演变 民族团结 和谐社会

    我們是世界上現代法治國家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國乃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由於我中華民族的生活經驗累積形成了中華文化,更由於我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及行爲規範凝成了中華法系。因此,今天想要體認我國的法治精神如何?首先需要認淸中華文化與中華法系,藉以明瞭我國法治精神之來源。中華文化—我國法治精神的淵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素受國際人士推崇與禮讚。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J·Toynbee 1889—1975)在「歷史的硏究」一書中,指出全世界現存的五大文化社會,是:①基督敎...

  • 文章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涵义 文化交融 西方科技

    世界共同文化正在形成之中,在这过程中,中国文化占了多少成分,是否有一定地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在此之前,必需先将文化二字加以界定,文化不仅仅是狭义的,看得见的美术、文学等活动,我所谓文化偏重人类学定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为此一文化中成员思考的方式;二为一个文化中成员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及型态;三为一个文化中成员对自然环境采取的解释与态度,简单地说,为思考方式、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大项目,以下一小时讨论文化史问题就守住此一范围。我如此

  • 文章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涵义 文化交融 西方科技

    是主观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立足点是在哪裏。相对性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相对,包括容许别的标准存在的可能。中国文化自古如此,愿意接受两元的文化,阴阳即为承认两元的交互作用。我们对时间因素变化颇为敏感,易经即为变化的学问,而我们中国是对历史特别淸楚的国家,也正因为我们对变化的敏感。相反地,我们看印度古代史,动辄千万年、百万年,根本无从确立,印度人对时间的马虎,与我们中国对时间敏感,完全不同。他们对历史事实的年代也就完全与中国的富于历史观不同。时间的观念是前述现代文明中

  • 文章漫談中國文字書法的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董作賓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汉字 书法 中国文化 书法美学 笔墨真迹

    欣赏,领略其中三昧了。中国文化,一脉相传,文字一样,书法也一样,西周时钟鼎彜器的铭刻,书法没有不是远承着殷商流派的,周初金文如令彜尊殷三器,绵密秀润,远承晚殷艅尊兄癸彜志铭,一般的鼎殷尊卣铭文书法,多遒健整秩,娴雅典重,书宗武丁;钟镈文字,有体作长方形者,纤细之笔,似柔弱实刚劲,斜正向背,委婉多姿,书宗文武丁。书法到了两周,逐渐演变,已极整齐与错落之妙,开小篆的先河,春秋战国时,异体更多,王国维以为有东土西土的大别,秦时把书法分为八体,其中「刻符」「虫书

  • 文章由中国文字透视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吳璵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甲骨文 学术研讨会 安阳 表意文字

    的是大地的生机;蜡炬可以成灰,不熄灭的是人世的火种。这生机与火种,在中国文化来说,就是中国文字,由它带来了人世的生机,日益蓬勃,历数千年而不衰;由它带来了承传的火种,永不熄灭,使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光辉四射。如果没有文字,你能否想像那将是个甚么样的世界?在草昧未开,交通不广,应求之际,专恃口语,无须文字,其后部落渐多,交往繁复,文字之须要乃应运而生。由于文字之产生,遂启开中国光辉灿烂之文化。故中国文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社会

  • 文章中國夏商歷史文化研讀淺述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夏本纪 龙山文化 二里头遗址 夏王朝兴衰 中国文化

    是亡于偃师二里头王城岗。肆、夏王朝的建立及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一、中国文化最早分华夏、东夷、苗恋,但逐渐统一的要算夏朝。黄帝、尧、舜,都只是传说中部落首领。黄帝已考证在河南省新郑,但尧、舜都在山西省西部与陜、甘地区。禹与父鲧的出生地,以屈原《楚辞》设在南方越国。传说禹娶涂山女,应在安徽怀远县。荀子《大略篇》说:「禹学于西王国」,杨倞注:「大禹生于西羌,为西王国西羌之贤人。」二、当前学者主张夏族起源于豫西,以嵩山为中心,伊河、洛河、颖河、汝河谷平原一带,关于夏

  • 文章中原文献与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楊一峯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释义 中国文化释义 二者关系 孔子 老子

    中原文献,将使中国文化黯然无光,甚而中国文化将不成其为中国文化。[1] 见王广庆先生「文献之献应作宪」一文,载在本刊一卷六期。[2] 见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八俏篇夏礼吾能言之章注。[3] 见陈立夫先生「中西文化之异同及中国文化之如何复兴」一文,载在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央日报。[4] 见史记孔子世家。[5] 见屈万里先生「仁字涵义之史的观察」一文,载在民主评论五卷二十三期。[6] 引梁启超先生「儒家哲学」中原语,梁著为讲演稿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