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生的體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命运说 《出师表》 人生哲理 抗日战争

    次年春季,从设在洛宁的济汴中学,转到河北中学初二下期,直至一九四四年春,家乡沦陷为止。三年的时间,家里省了不少的学费,同时家乡一带有几十个学生得以受益。道家有「祸福相依」之说,证诸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各省得以开发进步,也可算是祸中之福。由此想到一九四九年,大陆有二百万军公教人员转移来台,固然增加对台湾的负担,但对后来的各项建设,亦有很大的助力,尤其在教育方面,从大学教授以至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得以普遍充实。使六十年代之后人才蔚起,促成经济方面突飞猛进,实亦

  • 文章回憶汪鏡二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水邊王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汪镜 故乡回忆 追思悼念

    汪镜二哥是我大伯父二儿子,他离开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了。虽然他去世时间很长,但是他人格高尙、热爱祖国,一心抗日的精神,是令人敬佩。早在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他带领一支抗日游击队,潜伏云台山附近一带,经常出其不意打击日寇,使日寇昼夜不得安宁。每和敌人作战,他都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凡是在他部队中当兵大部份人皆能舍死忘生、不怕犠牲,所以上级对他非常器重,最初由一名士兵后来逐步提升当到团长、副司令。他率领的部队,不但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对老百姓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临时学校 母校回忆 区域文化 抗日战争

    讀了朱春哲先生對省二臨師的回憶。我也想起了在母校短暫的求學經過。朱文可能是二臨師初期,而我恰好是最後階段。處在淪陷區的青年,均有一顆不願接受鬼子奴化教育的愛國心,想往著能到屬於自己祖國的學校中去,當時省政府在皖北阜陽公立橋,設有學校八臨中,(我們還不知有二臨師)因此都想到皖北去,認爲能到那裡去是一種進步的表現。一、初次出遠門就挨「黑狗」咬了一口在一九四五年農曆五月初八,我跟隨戴筆如老伯,離家去皖北。同行者老少十多個人,當時路線是坐汽車到新浦,上小隴海火車...

  • 文章與東海縣中同學重逢有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楊荷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东海中学 故乡回忆 抗日战争 同乡联谊

    一、驅除日寇起歡聲,八載鄉居喜返城;就學初中休恨晚,拼將苦讀與時爭。二、背挎書包出艞西,雨天一路踏污泥;校門更隔清溪水,雙木橋行走滑梯。三、辛勤灌溉育培苗,班報佳篇似湧潮;亂世家居攻國學,諸科最是語文高。四、女生三八上街行,領隊難忘唐逸民;地小夜郎容自大,居然學府佔高層。五、薰風拂面起愁思,荏苒光陰一學期;畢業聲中人四散,前程分道各驅馳。六、白頭重聚話當年,歲月悠悠世事遷;回首昔時辛苦地,新人輩出譜新篇。

  • 文章一封信勝過百萬大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高安泽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 东北三省 历史回顾

    安澤民十四年(一九二五),清明節生於豫北安陽,中間失學,進城市中藥商,喜讀少東家中學課本,也讀本厚如字典的《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稿。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在雜書刊中讀過一篇:「大意是建議蔣先生,在日本剛投降後,不宜急著接收東北三省,因爲聯合國已淮許俄軍先收復我國東北,然後再交還中國。這是國際問題,其中困難甚多,不必操之過急。」可惜我那時不知強記作者,也未筆記出自何書刊。直至今日尙未找到原件,是非常遺憾的事。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我隨青年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