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言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得失之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8期  作者:牟少玉 出版时间:1985-08-30
    关键字: 古语名言 得失 人生哲学

    「得」與「失」是每一個人最難看得開的事情,連孔老夫子也曾告械世人説:「及其老矣,血氣及衰,戒之在得,」其實得失之心人人有之,何僅只老人而已。在人生奮鬥的旅程中,難免有得有失,「得」的人必然神采飛揚,沾沾自喜,而「失」的人,則往往心懷悒鬱,灰心喪志。事實上「得」與「失」之間,很難劃清界限,因為有得必然有失,有失必然有得,例如一位追求權勢的人,當他獲得了希望中的高官厚祿時,固然氣象萬千,光采一時,然而他却失去了平靜自由的生活情趣,每天為保護得來的祿位而兢兢業...

  • 文章粗菜淡飯隨緣過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4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7-04-03
    关键字: 知足 名言 山水花竹 风霜雨雪

    巨浪,殊不易平息;倘能存天理而去人欲,涵养己心,袪除酒、色、财、气的纠缠,必可恢复圆净明通之天性。圣哲人物尝有箴言云:「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果能收拾杂乱无章的心猿意马,更不为醇酒美色所惑,尤能诵读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则可明心见性,存养省察,无所障蔽,进退得宜矣!「心」乃人身之主,「气」为本性之要,敬守本心则心定,敛抑己气则气平。谦逊退让是保养心气的妙法,安祥平和是处理事务的妙法,涵养包容是与人交往的妙法

  • 文章緣愛誠語(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李德武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进德 度量 信用 公平 名言

    【進德】人生只兩求:求安、求樂。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塞得物欲之路,纔堪闢道義之門;弛得塵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纔是生成的德量。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士君子濟人利物,...

  • 文章緣愛誠語(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李德武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为人处世 语录 谦让 恕道 名言

    【謙讓】滿招損,謙受益。(易經)君子大過人處,只是虛心。(曾文正)千古之聖賢豪傑,欲有立於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謙字。勞謙二字,受用無窮;勞所以戒惰也,謙所以戒傲也。(曾文正)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易經)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爭先的徑路窄,...

  • 文章論逸居無教之失與匡正之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劉林華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修身之道 治国之道 匡正之道 名家名言

    壹、緒言孟子有言:「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憂之……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又謂:聖人憂民,是以「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載滕文公上之四)所謂人若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並非無端加以鄙視,蓋因禽獸昧於禮義薕恥,只知顧及其自身之保與養,故凡有利或有害其本身者,均將磨牙吮血、悍然為之而不恤。若人而罔顧群與社會、國家為互助之體,道德仁義為互助之用,而只知本身之保與...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