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化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萬古完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誓還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玄奘 完人 中国文化 人物行谊

    一个大部头的翔实传记,既可发潜德幽光,又可作靑年楷模,我当然擧双手赞成!但如名之为「万古超人」,则有不妥。盖「超人」(Superman)一辞,源出德国尼采。他的理论:认为力强就是善,力弱谓之恶。于刚毅勇断而能扩大其力者,则尊之为君主道德。于服从谨愼而温良恭俭让者,则贱之为奴隶道德。鼓励人们彻底发展个性,征服他人。这种超人哲学,乃西方文化所孕育。至于中国文化,则只鼓励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鼓励征服他人。不问儒家的五伦八德,抑佛家的五戒十善。都旨在以德感人,而反对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当永垂靑史。仅此二十七日间,犹随时为诸弟子讲解新经,释诸疑难,无一日安暇,眞是千古之楷模也。古人所谓,「武士当死于战场,学者当死于讲座』。自古及今,中外学者,献身学界弘法利物,未有如吾奘师者也。㈢玄奘三藏与中国文化一、大唐天子之礼遇佛敎虽非国敎,但影响于我国政敎特深,其于大唐天子渊源颇深。历代以来,凡政敎合一,则国家兴隆,政敎分裂,甚至以政治势力排斥佛敎者,其结果则多归于失败,历史上不乏其例,若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等,莫不亲身受其恶果,备尝惨败之敎训

  • 文章梁任公论河南人文中国文化之源,理学之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10期  作者:李士賢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梁启超 孙奇逢 中国文化 人文资料

    中原文獻自發行以來,各期介紹河南人文者,多係現在豫籍學人,闡述歷代先賢事跡,鑑古勵今,垂範後昆。本文則係以讀書箚記方式,將淸未民初一代大儒,籍歷廣東之梁任公,在其「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佈」一文中,就河南人文部份,摘述若干,文獻足徵,我看中原人文,豈不猗歟盛哉?我等後生,宜應淬勵奮發,繼承前賢德業,深望以中原志士自勉。玆分兩節摘述如後:第一、梁任公寫「近代學風之地理分佈」一文的動機:他說:「吾爲此文,欲舉國靑年讀之而知所興焉,如自按其籍貫以尋其鄕先輩之遺風。...

  • 文章从中国社会看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尊人

    國學大師錢賓四先生已於本(79)年八月三十日病逝台北市杭州南路寓所享年九十六歲。本文爲錢先生來臺第一次在台中師範演講之講稿時間是民國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特予披露,以資紀念。 —編者

  • 文章经学与中国文化(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6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人本思想 伦理

    一、自创文化与道统有其特殊个性所谓中国文化,乃我国家民族本身之文化,以别于外来之文化而言;亦即特指吾国人夙昔生活所依据所承受之一切。所谓道统,乃其历圣相传,在精神上人生哲学上及政治哲学上共同遵奉之信条,属于文化之精华,发扬而为民族精神之谓。中国文化与道统,自唐虞以来,相传数千年,基于经学记载,系独自创发,渐渐形成,非由他受。具有极强度之个性,与日本文化、美国文化,乃至欧洲文化等多由他受者不同,中国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与其他文化差异较大。自来公认中国

  • 文章经学与中国文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理性 思想传承

    理性也,以为「此天之所与我者」,人生意义之价値在焉;外是而求之,无有也已!不此求之,爰择于禽兽?舍是无学问;舍是无教育。乃至政治,亦不能外此。故纳国家于伦理,合法律于道德,而以教化代政治。自周孔以来数千年,中国文化趋重在此,几集全力以倾注之。即在儒家领导之下,二千余年间中国养成一种社会风尙或民族精神,除最近数十年因时代之大变乱而寖寖澌灭,今已不易见得外,过去中国人之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开拓,胥赖于此。此种精神,分析言之,约有二端:一为个体向上之心强,一为群体

  • 文章鳳凰來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王爾敏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凤凰 民族起源 传说 图腾 中国文化

    「鳳凰來儀」一詞,出於尙書最早的篇章:皐陶謨。這是中國最古的成書流傳到後世。可知中國古代對於鳳凰的寵視。近代甲骨文的發現,證實在殷商之世有祭祀鳳鳥的記載,並把鳳鳥當做上帝的使者。其一:「于帝史鳳,二犬」另一:「甲戌,貞其寧鳳。三羊、三犬、三豕。」這種祭祀,直把鳳鳥當作天使神鳥。從這種有力旁證,顯見說文所稱:「鳳,神鳥也。」實有極古老的傳承淵源。經過近代學者嚴肅的思考硏究,使我們對於鳳鳥的認識擴大了眼界,也更增強了興趣。原來這是關係到中國古代民族成長與族羣...

  • 文章「中」为中国文化之基础,亦为立国之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孔子 天道 中道 道统

    摘要中国在和平崛起之后,会不会像美国、德国或日本的崛起那么具有对世界的破坏性?或掠夺殖民?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国文化是以「中」这种概念为基础,凡事均要求得「中」,才能达到公平合理、恰到好处的目的!例如,人与人间相处,双方满意,事乃克通,就是公平,乃是得「中」;若有所偏颇,则不公平,不公平则不和,就是未得「中」之结果。进而如「修齐治平」都要求得「中」,不得「中」就会走上极端,如墨子兼爱,杨子为我,故孟子辟之也。所以说,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是世界永续发展与永续

  • 文章再創文明的高峯:廿一世紀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李亦園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科技 中国文化 原创力 文化建设 大众文化

    至于所谓「大传统」与「小传统」之争,或者说是「地方文化认同」之争,在上一大前提如获肯定后,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因为所谓大小传统的不同仅在于形式的表现,其基本生活设计准则实无二致,地方文化传统亦复相同,只要能发展有利于未来世界的传统文化因素,对大传统或小传统,或对地方文化都是同样有利的。因此在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毫无疑问的是认同中国文化,但是在认同中国文化之时,亦不应忽略地方文化传统的发展,地方文化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培植不同地方文化传统的发展

  • 文章经学与中国文化(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7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7-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大同思想 道统观念

    七、綜合觀念所謂綜合觀念,乃就全面觀察,不拘執一偏之見,而作綜合公允之判斷之謂,於人則尊重對方,於事則顧及各方面。如中、一、公、平、明、以及孔子忠恕之道均屬之,尤其中與公每將綜合槪念發揮盡致,乃能不偏不執。中則無過不及,恰到好處;公則無偏無私,平而生明,堯有九子不傳子而傳舜,舜有十子不傳子而傳禹,均所以發揮天下爲公之精神,呂氏春秋去私篇天地日月四時運行均爲公,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令出缺,孰可爲令,祁黃羊擧其讎解狐,國無尉,則擧其子午。...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