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莫光華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豫剧 著名豫剧团 台湾豫剧团

    豫剧于台湾光复后,随撤退大军来台,是时大军中存在着河南部队,分别在陆、海、空军。同样的军中须要娱乐,于是河南老乡纷纷组织豫剧团,昔时在空军有空军业余豫剧团、四四豫剧社、海军陆战队有飞马豫剧团、陆军装甲部队有捷豹豫剧社。以上以空军业余豫剧团与海军飞马豫剧团组织、人员、戏装较健全、演出场次频繁,肩负起劳军重责。豫剧传入台湾是在光复后,最早莅台的豫剧名伶有毛兰花与周清华,此两人后期皆有收授学徒。现概略介绍在台的有名豫剧团:⒈空军豫剧团:成立于民国四十二年,是由

  • 文章豫剧一枝独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張必瑜 出版时间:1983-04-30
    关键字: 豫剧 地方戏 演员 剧团 公演

    三万元,各种地方戏的主持人要是觉得麻烦,或负担不起经费,可以自行退出。而市政府擧办的戏曲活动,补助虽多,但只能有五场演出,也因为如此,常为了该由那一种地方戏登场,相互间搞得极不愉快。除了外在环境不利于发展外,大陆地方戏有两大隐忧:一为师资不足、演员缺乏,一为内部不和。在台的大陆地方戏职业演员实在找不出几个。除了豫剧、越剧、福州戏等比较流行,或是当地在台人数极多的剧种,拥有较多的职业伶人与文武场面,一般来说,目前演或敎大陆地方戏的人,原本是「票友」身份,只是

  • 文章安陽文化藝術學校教師團蒞台公演紀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两岸交流 访台联谊 安阳豫剧团 豫剧公演

    一、前言民国八十四年十二月,「安阳豫剧团」曾来台在台北巿国军文艺活动中心连演四天,场场客满,留给爱好豫剧的观众一个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负责领导来台演出的是「豫剧十大名旦之首」的张宝英女士。她是,河南安阳人,早年拜崔兰田为师,在大陆走遍了大江南北,到过川、陕、康、藏及东北各省,演出场次不计其数,演技已臻于艺术的化境。二、二度来台公演原定于今(八十八)年二月来台公演,因该校教学繁忙、春节期间又将赴北京参加联合公演和竞赛,应台湾「刘海燕豫剧团」敦聘,提前于八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6-02-25
    关键字: 耿云卿 春节联欢 豫剧 公演

    七五号新巴出版社帐户嘉义河南同郷会春节联欢嘉义县河南同鄕会于国 农历六十五年二月六日正月初七日下午五时在嘉义巿,中山路七号,省立嘉义商业职业学校,擧行河南同鄕春节联谊会,邀请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到嘉公演三天,助兴同乐。豫剧队演出名剧「花木兰」台视一月廿四日下午三时廿分的地方戯曲节目,由海军陆战队豫剧队,演出历史名剧「花木兰」。参加演出的演员是:王海玲的花木兰,秦贯伍的贺廷玉,彭章贤的突力子,刘海霞的花孤,伍海春的花母,曹海亭的花木棣,潘海英的花木蕙;还有何

  • 文章河南梆子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 常香玉 豫剧 王海玲

    此次返鄕探亲祭祖,原想欣赏一场道地的河南梆子,聆听「中州鄕音」,以饱眼福耳福。由于来去匆匆,时间上不好安排。离开郑州家鄕之前,乃由庚身为我选购了三卷录音带,那就是豫剧皇后常香玉的全本「断桥」、活诸葛申凤梅的舞台生涯五十年纪念集以及海连池等曲剧「卷席筒」。其中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常香玉。战前在开封,战时在西安,战后在郑州,均曾有机会欣赏她的歌唱表演。戏剧是综合性的形象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部份,它具有移风易俗,潜移默化的敎育功能,亦为民族生活方式中休

  • 文章豫剧史话」读后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劉峙同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豫剧史话》 读后感 马永涛

    同乡马永涛君,赠我「豫剧史话」一巨册,读之甚感兴趣。该书作者张若鉴先生,现已逝世;实际完成编印者,是马君。民国二十五年,我在郑州读书时,常香玉、陈素眞等豫剧名角,正在发皇时期,非常迷人。抗日战争时,豫剧之在西安,声光几乎掩盖了平剧。现在大陆地区,据说有专业豫剧团,多达一百多个。在台湾,陆海空军均有过豫剧团队。其所以能兴盛如此历久不衰者,必有其眞实价値在。我对于豫剧,祇会欣赏,觉得音韵铿锵,感人肺腑。尤其王海玲之表演,唯妙唯肖,出神入化,使人叹为观止

  • 文章修武趙明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高潤之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赵明普 文化艺术 豫剧研究 家庭 两岸交流

    赵明普民国十七年生,河南省修武县人,退休教授。豫剧评论家,戏剧理论家、艺术活动家。系孔孟学会及国际艺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会会员。现任国立国光剧团顾问、团务委员,中华博远文化经济协会顾问,中国传统戏剧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河北省金皇后豫剧团名誉团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顾问等职。被誉为「豫剧活字典」;「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使者」。幼承庭训,入私塾、读孔孟,受儒家传统伦理思想教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熟谙经籍,博览史集;奠定

  • 文章庆祝安阳豫剧团莅台公演成功欢宴盛会纪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同乡活动 《安阳市豫剧团简介》 公演 演员阵容 演出成功

    十月份「河南同乡」季刊中,有一篇「安阳市豫剧团简介」,详细阅读」甚感亲切。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以「甲骨文」闻名中外。安阳人重视文化艺术,亦其来有自,尤以豫剧艺术,种类甚多,有落子、曲子、梆子等。记得小时候,安阳城里体育场附近有一家戏园,一年四季都有戏上演。泡上一壸茶,一碟瓜子,一盘花生,就可打发半天时间。开放后回家探亲,在电视上看到有豫剧演播。但豫剧团组织代表大陆戏剧艺术之一来台交流演出,确实令人感到惊异。我随手将演出时间

  • 文章河南豫剧团来台公演纪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楊濬彥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河南豫剧团 戏曲 公演 河南梆子 同乡 演员

    一、序言以目前论,在台湾可以称之为「河南人」的,可能多达五十万人,这是包括民国三十七、八年来台及其在台结婚所生的子、孙在内而言,若以对河南豫剧有浓厚兴趣之人口言,恐怕仍只有十万人左右。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来台接收者,大多为福建人或广东人。民国三十八年,大陆战事逆转,中央政府播迁来台,大批国军官兵随之来台,后几年又有黄杰部队自越南归国,据说当时来台的人口最多的为「山东人」,约近十万人,次多的为「河南人」,约七万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历经抗日、戡乱许多惨烈

  • 文章(活動報導)傳承中華戲劇藝術促進兩岸三地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11期  作者:本會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禹州市豫剧团 来台演出 文化交流 通知启事

    特由豫剧改进会主办,本会协办,邀请禹州市豫剧团,定于今年十一月二日启程来台,十一月四日起(星期日)晚七时卅分,在台北中华路国艺中心戏剧厅,连续演出四天,之后并赴中南部演出十余场次。此次应邀来台的大陆禹州市豫剧团,将以大型骨子好戏呈现各位鄕亲面前,该团成立已近百年历史,人才辈出,角色齐全,实力雄厚,曾在大陆多次获奖,并在豫、鲁、晋、皖等省巡回演出,誉满大江南北,均受到极热烈的欢迎。该团演出之剧目有:①黄鹤楼②五世请缨(杨家将)③穆桂英下山(袁门斩子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