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根”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滎陽鄭氏遍天下 天下鄭氏會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鄭親池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荥阳郑氏 郑氏历史 同乡交流 寻根溯源

    信任的只有虢公石父了。周王朝不会支持几年了。要迁就赶快迁吧,不要贻误良机,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桓公听从了太史伯的忠吿,当机立断,先把家属、财产寄迁于虢、郐之间(今荥阳这块地方),这就为以后的武公东迁,开辟郑国四百多年基业,打下了基础。也为荥阳郑氏这支枝叶茂盛,繁华似锦,满载荣耀,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立下不朽功勋的郑氏家族扎下了基。历经两千八百多年的艰苦岁月,桓公的子孙们以荥阳为基地,兴旺发达,至今已跨越国界,遍布全球。不尽为祖国疆域的开拓、历史

  • 文章河南桓陽魏氏探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河南桓阳 魏氏 族谱资料 研究 寻根探亲

    民国八十一年秋,自公职退休后,趁返乡探亲之便,并承堂兄弟魏长玉之帮助,提供部份族谱资料,方稔知我桓阳魏氏之来龙去脉,家学渊源,如获至宝。据上述资料及儿时回忆,对于桓阳魏民源远流长,宗亲代出贤能,耕读传家,乐善好施,享誉乡亲。在大营镇北大街为一有名大户人家。几乎占半个街坊的深宅大院,几进几出,错落有序。西侧大东门楼及大院落,为农产品、农具等堆放储存区,正因有高大宽敞的大门,牛车及大型农具,均可进出自如;东侧数进为花园及厢房;中间建有东西厢房及四进式穿堂过屋大厅;最后

  • 文章梅花拳師相聚在黃河之濱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楊彥明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梅花拳 濮阳寻根 祭祖仪式 两岸交流

    祖父与吴体盼为结拜兄弟,故在吴老膝下受教,后从军,早年参加抗战。一九五〇年在台湾与吴体盼重逢,任中华国术会梅花拳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梅花拳第十六代『合』字辈掌门人。其门下弟子遍及海外三〇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台湾有十七代弟子两千余人,十八代弟子千余人,第十九代弟子两百多人,在金门武馆已传至二十代。翁正茂先生一行是来这里寻的,所以找了该村叫吴体盼为叔叔的一位名叫吴起法的老人,让他讲讲梅花拳的历史情况,这位老人因年事已高,又一见到这么多客人,竟然激动得嘴巴痉挛

  • 文章陈重光先生寻与中原文化之传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故乡寻根 迁徙他乡 中原文化 故乡发展 历史资料

    三年前,从新闻报导中得悉陈重光先生赴中原寻的讯息,当时陈先生还担任台湾电视公司董事长,他在寻过程中曾获中共主席江泽民先生接见,甚获礼遇。陈先生在开封停留时,对包公祠印象深刻,但对龙庭、相国寺印象就较糢糊了!由于陈先生的轻财仗义,他在开封看到有学童失学便慨然捐赠中学一所,听说豫东水患便将身上携带仅有的三万美元捐出二万赈灾。对中原故土的回馈,比之近代来台返乡的汴垣人士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原人最大的特色是不忘本,不管走到那里,都会想着老祖先,想着自己的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蔡麗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晋江寻根 旅游随笔 晋江祠堂 历史由来 蔡氏祠堂 种蛎固基

    晋江祠堂二○一○年的端午节,我与同乡同学蔡贞民到泉州和晋江玩了几天,好开心。晋江寻是我很早就想去的地方,每个人对祖先都会有愼终追远的心。只是我们祖厝晋江非旅游景点,我一直无伴没有前往,这次有好友同行,总算达成心愿。那天,我们兴致勃勃从泉州到晋江,一路问蔡厝方向,坐了计程车没找著,再问,又坐三轮车,总算看到蔡庴的路标,三轮车到斜坡陡峭,上不去,我们自己步行,平日我们有运动的习惯,这坡度对我们不难。行行覆行行,走了一小时终于问知蔡家祠堂的方向。整个蔡厝社区

  • 文章籌建炎黃子孫宗親歷史博物館的倡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張秀英·賀維周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炎黄子孙宗亲歷史博物馆 筹建倡议 访祖寻根 中原文化 民俗民风

    炎黄子孙侨居海外的有三千多万人。「寻热」的发展,海外侨胞怀着对故土的依恋,对祖先的崇敬,纷纷回国访祖寻,希望了解自己族亲历史和宗亲渊源。笔者在这股热浪中耳濡目染,感受至深,因此,萌发了筹建「炎黄子孙宗亲历史博物馆」的动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支持。一、海内外炎黄子孙祖在中原马来西亚华侨郑威廉先生偕夫人1989年历经艰辛回国寻,带回了一部比号称中国第一家《孔府家谱》早近千年的《郑氏家谱》。郑先生是其家谱的第114代传人。这部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