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洧川楊濬彥好學不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杨浚彥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人物回忆

    同鄉好友楊濬彥君,河南省洧川縣人,民國十五年生。自幼貧苦,父親早亡,國小未畢業,即已失學。惟其天生好學,兼以孝思激勵,數十年如一日,樂讀不倦,後自修獲高考及格,仍然手不釋倦,雖然在路上、車上三、五分鐘的空暇都不輕易放過,凡軍事、政治、經濟、法律乃至、文、史、哲各科之書,無不深入研讀,以是古今中外大事,成敗利害得失,莫不縈懷胸中,尤其他忠黨(國民黨)愛國的意志,自青年當兵時代養成,雖在顛沛生死之際亦不曾分毫改變!他的苦學與奮鬥的歷程,值得我人參考,忝在知交...

  • 文章宛西自治聯防奇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宛西自治 领导人物 管理办法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一、宛西自治联防沿革河南宛西实行联防自治,社会治安,平靖安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仅民间武力足以自卫,更因民兵平时训练有素,故能于抗日战争中,发挥潜力,配合国军转入山中,袭击敌军,牵制了日敌滞留西峡口一带,不敢西侵西安,保持了大西北的定安,长期支持抗战军事,终至日本投降,获致最后胜利,宛西抗战,人人羨称奇蹟,谨略述实况如后:「宛」是南阳的简称,南阳为河南省之一县,为第六区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秦时,曾置宛县为南阳郡治,因是后人简称南阳为「宛」,南阳

  • 文章漫談王公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王漢文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王公度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人物评价 生平

    王公度,字海涵,生於民國前十二年,卒於民國四十四年,孟津縣馬屯鄕南達宿人。幼年攻讀私塾,聰慧穎悟,眾羨異之。民國元年考入縣立高等小學,各科成績,居全班之冠。一次作文,序列在其弟公裕之後,竟熱淚盈眶,籟籟流泣,其競强爭進,篤志好學之情,有如此者。民國四年小學畢業,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之年,適値歐戰結束,國內『五四』運動勃發,學生爲反對『二十一條』亡國條約,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和會簽字,成立學生聯合會和國貨維持會,從事宣傳,遊行、示威、請願、扺制...

  • 文章一封信勝過百萬大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高安泽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 东北三省 历史回顾

    安澤民十四年(一九二五),清明節生於豫北安陽,中間失學,進城市中藥商,喜讀少東家中學課本,也讀本厚如字典的《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稿。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在雜書刊中讀過一篇:「大意是建議蔣先生,在日本剛投降後,不宜急著接收東北三省,因爲聯合國已淮許俄軍先收復我國東北,然後再交還中國。這是國際問題,其中困難甚多,不必操之過急。」可惜我那時不知強記作者,也未筆記出自何書刊。直至今日尙未找到原件,是非常遺憾的事。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我隨青年軍...

  • 文章楊庭芳先生八秩嵩慶壽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杨蔚 黄埔四期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人物生平 八秩嵩寿

    驰往处理,经清除败类,汰弱留强,改编为别働军第五纵队,受命为该部指挥官,整饬军纪,严加训练,丕成新阵容。民国三十二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任命为陆军第二十师师长,嗣改编为陆军第一九三师师长,驻防襄县。时黄泛区发生蝗灾,蔓延及于平汉铁路两侧,田禾被吃尽,发生大饥荒,乃发动部队官兵节食救灾,泽及灾民,功德无量。民国三十二年九月,抗日战争日紧,军队伤亡甚重,兵源需大量补充,奉命至镇平接任军政部补充兵第三集训练处处长,训练战士,补充兵源,大有贡献。民国三十三年

  • 文章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吉星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劉維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吉星文生平 吉鸿昌 吉星文军队生涯

    劉維先生特於「七七」抗戰紀念日,撰文追述吉星文將軍勛業戰績,生動感人。敬佩之餘,憶及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卅日,扶溝、鄢陵同鄉張一農、胡惕若、于榮岑、郭子麟、廉炎德、周身立、姜國俊、柴道菴、張廷魁、楊蔭華、王治美等,假台北市狀元樓歡宴鄉賢吉星文將軍,平易近人,閒話家常,談笑風生,賓主盡歡。兩岸開放探親後,編者曾於民國七十七年五月五日,憑吊蘆溝橋古戰場,「蘆溝曉月」御碑,石橋群獅依舊。如今人事全非,將軍等仙逝,永恒懷念,統一在望,先賢安息矣。——編者——

  • 文章楊又錚先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生平经历 抗日战争 悼念杨铮 赴日留学 杨铮肺癌逝世

    楊代表錚,字又錚,河南省登封縣人,生於民國前六年元月廿二日,尊翁逢甲公,前淸生,爲河南省第一、二兩屆省議員。剛正不阿,在地方興創公益事業,創辦團隊,保衞地方,望重鄕里。長兄蘭圃,河南省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子繼父職,任本縣保衞團總團長,領導地方團隊與匪搏鬪,予以重創,股匪聞風遠颺,登封縣民衆賴以獲得安居樂業者,達十餘年之久。先生於民國十年入開封省立第一甲種商業學校,十四年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先入日本東京日本大學政治系肄業,十六年春,蒙劉公鎭華保送考入日本陸軍...

  • 文章趙家驤將軍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0期  作者:趙尺子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赵家骧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从军生涯 人物回忆

    恢復談何易?論兵上將臺。左車空自許,飛將幾人回?南日全軍壯,西風一柱頽!可憐天地閉,痛失出群才!

  • 文章河南孩子貴州爸爸台灣爺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侯錫麟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 军旅生涯 解放战争 晚年生活 怀念故乡

    人的一生好像氣象報告一樣「晴,時多雲,偶陣雨」,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陰霾遮天,時而煙霧濔漫,時而彩虹耀眼,翻雲覆雨,變化多端,既非個人意願所能左右,也非事前可以判斷,只能盡其在我,憑主觀的努力,看客觀的機運,決定你的一生,這就是所謂造化。我出生在河南商丘,在我幼年時期,父母雙亡,成了一個孤兒,幸蒙祖母的庇護,代替了嚴父的教導,又賴外祖母的照顧,代替了母親的慈愛,使我仍然享受了快樂的童年,一直讀完高中的學程,度過十八年,幸福的生活,殊料天有不測風雲,二十六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