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遗址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禹都阳城遗址之重大发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王城岗遗址 禹都阳城 考古发现

    历年来经过考古学者,专家连续锲而不舍之精神,在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巿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水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廿八年前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一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奠基坑,青铜器残片和文字等,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有专家称之为「禹都阳城」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从二〇〇二年开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王成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及周围的遗迹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这座大型城址

  • 文章夏都出土是對疑古論和唯物史觀的重大否定(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5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83-05-30
    关键字: 夏朝 考古 历史观 遗址

    △大陆「文物」月刋今年出版的第三期刋登了「河南省文物硏究所」和北平「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编写的一组近年来有关夏、商文化老古的发现和硏究的重点文字;其中,「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一文,谈到在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发掘出夏代的文物。又据「新华社」本月六日郑州消息,据考古专家证实,河南省有四十余处夏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分布在郑州以西、三门峡以东的广濶地域内。而在登封县告成地区发现的两座夏代都城城堡,是这批遗址中最重要的实物云。近数十年来,由于仰韶文化

  • 文章殷虛大龜版五次三地出土小記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考古发现 殷墟遗址 李济 遗址地图 石璋如

    2121,壹叁贰的2122,壹叁叁的2123,壹叁肆的2124。它的详细出土情形及时代,可参看民国七十四年(1985)出版的甲骨坑层之一,页70,揷图19;页80、81,图版叁—2;又附图页198,199,200, 201等。这是最可纪念的,首次出土的大龟版。第二次,大龟七版第二次的发现,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十一日,地点是侯家庄南地,坑位是HS:20,大灰坑的东北隅,深度是地面下1.5公尺,数量大龟七版,发现者为石璋如,其经过是:殷虚第九次发掘,已于

  • 文章新石器時代的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9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72-09-25
    关键字: 史前中原 考古发现 遗址分布

    发点,东面到了辽宁锦西的沙锅屯,西面到了陜、甘、靑等处。发现了很多的遗址。说也奇怪,他们所发掘的地方,大多数遗址与彩陶有关,于是彩陶这个名词,便占据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页。另一个团体是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这个机构是由李济博士所领导,特别的组织了一个安阳殷墟发掘团,专在安阳境内发掘,从民国十七年起,到二十六年止,先后发掘了十五次。此外与山东省政府合组了一个山东古蹟硏究会,专在山东境内调查和发掘。十九年二十年两次发掘城子崖,二十二年发掘滕县安上村

  • 文章馮維盛——中國文化的探源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敬偉 馮晶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冯维盛 夏朝遗址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1992年5月19日,新华社播发一则消息:河南省济源市青年冯维盛,20年来潜心硏究夏都城等夏朝遗址,获得了突破性成果。冯维盛在长期艰辛硏究中,发现了夏与夏前的五个都城中,除平阳王门城在沁阳市紫陵鎭外,其余的禹都阳城、夏斟寻城、夏斟灌城、少康中兴城等四个夏都都在今济源市境内。同时,冯维盛还分别在济源和沁阳查到了夏代少康陵和东陵,在这里先后埋葬了六位夏帝王。在济源境内还发现了夏代的华夏盘谷、天坛三皇、夏沇三个祭祀地。他的硏究论文曾在洛阳国际夏商文化硏讨会

  • 文章夏都出土是對疑古論和唯物史觀的重大否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夏朝 出土 考古 文物 遗址 历史

    就是「要同传统的观点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摧毁构成传统社会的整个上层一(马、恩「共产党宣言」)。所以若干年来,中共虽也进行考古工作,进行若干文化遗址的发掘。但他们绝不将地下实物和古代文献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只片面地讲石器、新石器、靑铜器、铁器和陶器,或什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样,考古变成单纯的「考古物」,而不涉及古史,把古代历史和人物抛在一边。尤其是一九五八年左倾冒进时期,它们提出「薄古厚今」口号,并宣称要打破王朝体系,改写中国历史。所谓「打破

  • 文章甲骨學先輩石璋如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石璋如 安阳考古 商周遗址 史语所 甲骨学

    七十三年,曾以「挖」、「整」、「调」、「接」、「教」、「吿」、「硏」七字自述其一生之工作经验。「挖」主要是参加安阳殷墟的发掘,以及一九四八年来台湾后主持埔里大马璘、圆山、十三行、江头、淇里岸、大园尖山等史前遗址考古发掘。「整」是整理考古发掘的纪录,其整理安阳殷墟发掘的报吿,卷帙浩博,工作繁重。「调」是田野考古调査。先生所到之处,从不忘做考古调査,其中除了在河南省调査商周遗址之外,并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调査工作遍及宁夏、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并深及

  • 文章殷墟之外,商代甲骨文再現天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孫浩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殷墟 甲骨文 考古发掘 研讨会 大辛庄遗址

    安阳本报讯这些天,济南市王舍镇大新庄的村民发现地里来了一批奇怪的人,他们只「翻土」、不撒种,挖出些「碎瓦片子」便兴奋得不得了。村民们不知道,这是考古队正在这里发掘大辛庄遗址,「碎瓦片子」就是世界上在殷墟之外首次发现的刻有甲骨文的商代卜甲。发现甲古文对考古队来说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大辛庄遗址于一九三六年首次发现,上世纪五〇年代和八〇年代先后进行过三次发掘工作其中一九八四年发掘了八〇〇多平方米,出土青铜器几十件、陶器上百件、房址几十座,都没有发现甲古文。这次

  • 文章殷墟考古队 要让商都复活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古代都城遗址 考古发掘 安阳 殷墟 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阳遍搜寻有宫殿有民居还发现当时的高速公路河南安阳殷墟考古队近百名专业人员和数百名工人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考古发掘,最终目标是还原三千多年前商代王室及都城百姓生活原貌。迄今,考古人员已在殷墟发掘七十五年,逐步揭开殷墟神秘面纱,但伴随新的发现有更多疑问待专家破解。新华社说,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古代都城遗址。包括何毓灵在内的近百名专业人员和工人们将在五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搜寻这座龙大商代都城的蛛丝马迹。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王巍说

  • 文章安陽重要事跡報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殷墟 商代都城遗址 青铜礼器 安阳钟楼 考古研究

    的商代都城遗址,已在河南安阳殷墟附近发现,年代可能比殷址更早。中共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此一发现是二十世纪末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扑朔迷离的商代历史和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这座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城,深埋在地表二点五公尺以下,面积超过四百万平方公尺,接近方形,与著名的殷墟相隔一条洹河,中国大陆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穿越而过。古城已被命名为洹北商城,考古学家经过钻探,找到古城的四面城墙基址,每面长度都在两千公尺以上,墙基宽约九公尺。城内发现房屋基址、水井、墓葬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