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区文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化建设规划大纲短期内可定案将分区分年筹建县市文化中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文化建设 台湾地区 政府规划纲领

    文化中心:①图书馆,每县市视实际情况各设置图书馆一座,依人口多寡分为甲、乙、丙三种;②博物馆,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分别兴建大型专门性的海洋、科学、台湾文物史蹟及工业博物馆一座,其他各县市依地区须要分建博物或文物陈列馆。③音乐厅,选择适当地区筹建音乐厅,其他县市各兴建艺术馆一所。

  • 文章客家人與客家民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陳建中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客家人 客家民歌 客家文化 地区民间习俗

    客家人原是中原古老之汉民血族,其先民自中原数历迁徙分居南方,至今仍能保持传统之语言、礼俗、习惯,在徙居地另成一系,南方人遂称其为「客人」,亦称「客家人」。根据学者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早在秦朝就有少数戍卒南来,之后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事变、宋室南迁、元兵入主以至满淸犯境及淸朝广东西路事件、太平天国起兵等影响,而有多次的大迁移,成为再由南方分迁东南、西南,以至国外各地区,而遍及世界了。客家人秉性保守,语言、生活、礼俗、志节,犹多中原古风,由于迭经离乱,更

  • 文章中原農村的年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中原地区 农村习俗 故乡风貌 春节文化

    歲將云暮,年貨上市,不禁憶起了家鄕的年景。中原的農村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一年四季循環的生活方式,是永遠不變的。一到歲暮冬臘降雪寒冷的季節,正是農家終年辛勞告一段落該休閒的時候,人們把這由夏代制訂頒行至今四千餘年的陰曆年下(春節),都當成了很神聖很重要的一宗大事。據記憶所及,每年一到臘月(十二)月就開始準備「過年」了,縫新衣、做新鞋,淘糧磨麪,積柴儲炭,這些過年的基本要件,大都在臘月初就着手進行籌辦了。到了臘月初八,吃過了「臘八粥」,大家就好像吃過了...

  • 文章簡介中原百家堂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中原地区 百家姓 发祥地 中原文化

    木有本、水有源,史载中华文化,眞是渊远流长,由此文化蕴育成长的中华民族,正是广被四海,追朔本源,当是来自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槪略言之:除河南省为中心外,其他邻接省份,诸如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都是汉族发祥之地。尔后不论是随着政治领域的扩张,或因天灾人祸的迁徙,或是经济生活的发展;数千年来,繁衍绵延,广达四海。可说是地球上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足迹;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这一大民族的生存

  • 文章台湾与河洛文化之渊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河洛地区 研讨会 闽南方言 客家方言 中原文化

    顷翻阅二〇〇二年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由台湾同胞联谊会,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之「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汇辑之文集、金玉良言,美不胜收。有些文章读来沁人心脾,百读不厌!个人浅薄无文,乃将有关台湾与河洛文化渊源有自的文史记叙,予以摘要,汇为一篇纲要旨略,再呈「第七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就教于大雅方家,不吝指正!台湾方言之故鄕在中原河洛地区乃中华文明之发源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河南发端,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河洛孕育。河洛文化之于中华文化,有如「千丈

  • 文章漫談封邱小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9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79-09-25
    关键字: 封丘 地区小吃 饮食文化 河南地方食品 地方食品简介

    最近閱劉震慰先生的「故鄕之食」,不期然而然的憶起家鄕的小吃來。家鄕封邱,地處黃河北岸,雖和開封一河之隔,但地處偏僻,風氣蔽塞,可是說起一般小吃,却是五花八門,多彩多姿。所以離鄕雖達卅年,但偶一提及,仍然囘味無窮,而且嚵涎欲滴。封邱小吃,可分兩大類,一爲全年均有供應,一爲季節性者,隨時令之來而始有供應。僅就記憶所及,介紹于後。關於常年均有供應的小吃,有以下各種:㈠胡辣湯:是用海帶絲、麵筋、粉條、金針…等製成。此種食品在縣城內爲獨家,尤在廟會時盛行,湯盛於特...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