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省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封信勝過百萬大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高安泽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 东北三省 历史回顾

    安泽民十四年(一九二五),清明节生于豫北安阳,中间失学,进城市中药商,喜读少东家中学课本,也读本厚如字典的《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演讲稿。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在杂书刊中读过一篇:「大意是建议蒋先生,在日本刚投降后,不宜急着接收东北三省,因为联合国已淮许俄军先收复我国东北,然后再交还中国。这是国际问题,其中困难甚多,不必操之过急。」可惜我那时不知强记作者,也未笔记出自何书刊。直至今日尙未找到原件,是非常遗憾的事。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我随青年军

  • 文章殷周文中特殊造字「化」现象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王建軍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化字 六书 字形分化 母字

    较为系统的造字方式。对此,学界多有论及。东汉许愼给「六书」以界说,认为汉字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种方式创造出来的。然而许愼并末亲眼目睹过商代文字,所以不能完全奉「六书」为不可违离的指针。唐兰先生在批评「六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书」说,即「象形」、「象意」和「形声」㈡[2]。唐氏的观点,对文字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陈梦家先生曾撰文对其修正,并归纳出新的「书」说,即「象形」、「假借」和「形声」㈢[3]。裘锡圭先生对

  • 文章略谈河南明清民时黄河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河南省 明清民时黄河北 乡愁乡思 《清史》 《明史》

    壹、前言:《明史》卷四十二,志十八,地理,河南省在禹贡豫、冀、扬、衮四州之域。元朝时置河北为中书,以河南省在江北行中书,治汴梁路。明洪武元年(一五六八年),分为,九年以河南设府八:首为开封府,以下为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归、彰德七府,直隶州——淅川。属州十一,县九十六。区域北自武安,南至信阳,东到永城,西为陕州。万历六年(一五七八年),人口:五百一十九万千六百零二人。《清史》卷六十二,志三十七,地理九,河南省在禹贡豫、冀、扬州之域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