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证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唐祖籍在狄道——今甘肅臨洮 李唐祖籍究竟在那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董建福 王楷 任思聰 黃靜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李唐祖籍 论证分析 历史考证

    天下李氏皆冠「陇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于陇西。但这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而非今日的陇西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大唐帝国达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顶点。唐王朝都城长安,不但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而且也是当时世界闻名的最大都市。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柷,唐朝共二十位皇帝中,有十八个帝王葬在渭北高原的高山和丘峦上,称「唐十八陵」。因此,唐朝君王及其李氏家族的发生,发展及祖籍何处,有必要作进一步翔实的考证,以求对李唐祖籍有个确切

  • 文章李白其人其詩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李白 人物生平 史料考证

    中国诗人的籍贯,未有如李白之紊乱者,有陇西、金陵、山东、四川、西域诸说。东南西北相差就是几千万里。这原因是李白一生到处流浪,四海为家,容易使人发生错误。其次是一般人把他的祖籍和他个人的生长地分辨不淸,因此异说纷纭,千年来竟无定论。现在我们也无须作那繁琐的考证,只就新旧唐书本传,李阳冰、魏颢、曾巩的李白诗序,刘全白、范傅正的李白墓碑诸篇,加以参考比较,得一较为可信的结论。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人,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祖先以罪徙西域。(新唐书说是西域

  • 文章秦腔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馬彦祥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秦腔 西皮腔 源流考证 清代戏剧

    年间,京腔还是很盛的;但想不到会发生了侍御罢官的事,同时又来了秦腔班,竟挤得京腔伶人连吃饭的地盘都没有;而且因魏三之兴,致使京腔班所常演的名剧不能再演,秦腔的魔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魏三名长生,字婉卿,小名三儿,四川金堂人。生于乾隆九年,卒于嘉庆七年[2]。幼习伶伦,困厄备至。乾隆四十四年,才随人入都[3]。当时京师有一双庆部,不受观众欢迎;长生来,与部中人相约:「使我入班,两月而不为诸君增价者,甘受罚,无悔。」[4]时京中正盛行弋腔。士大夫厌其嚣杂,缺少声色之娱

  • 文章金著西北行序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8期  作者:田炯錦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金惠 《西北行》 序言 地域问题考证

    安得不加深硏而详考乎!我国疆域广袤,种族纷歧,尤以西北诸省为甚。历代边患,多出于此,山髙峻岭,路险塞深,握髙屋建瓴之势,成御侮屯兵重地,有西北始有中国,无西北即无国防,载稽往乘,斯言信矣!金君敬诲好学深思士也,顷以往日所著「西北行」一书见眎,其内容计分:1.前言。2.西北国防重心的甘肃。3.江河发源的靑海。4.亚洲政治中心的新疆。5.塞上天府的宁夏。6.西北门户的绥远。举凡有关该地区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种族、水利、交通等要端,莫不就所亲见亲闻者,运其生

  • 文章新發現的兩首敦煌曲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1期  作者:黃永武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敦煌曲 《别仙子》 《失调名》 韵脚考证

    敦煌寶藏裏,發現不少唐五代人詞曲的寫卷,對於詞的起源,與佛曲的音樂關係等,提供了許多明確的答案。新材料的出現,是硏究中國文學史上驚人的突破點,所以從敦煌寫卷問世以來,羅振玉、唐圭璋、王重民、任二北及饒宗頤、潘重規諸先生,均對敦煌曲子校釋訂補,有極大的興趣,也各有其貢獻。但是由於分藏倫敦、巴黎、列寧格勒的敦煌卷子,一直沒有詳盡的編目,所以諸家對敦煌曲子的採錄,也不容易有完備的本子。如倫敦的漢文寫卷,自來只編到斯坦因第六九八〇號爲止,諸家所錄曲子,眼界也限於...

  • 文章唐代大詩人及李賀之墓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3期  作者:羅堂錦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李贺 史料记载 人物考证

    本文作者罗锦堂先生,陇西人。为我国第一位国家文学博土,原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任敎,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客座敎授。—编者—陇西号称「五李高风」,在「五李」之中,以李白和李贺的才气最大,名望最高,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为中外学人不断地加以注解、考证和翻译,在这许多硏究工作中,最感辣手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则是太白和长吉二人的籍贯问题。就太白而言,有陇西、四川、山东等不同的说法,但以说四川者为最多;就长吉而言,也有河南和陇西二说。按古代所谓的陇西,它的地域比较广,而现在的陇西

  • 文章涇渭淸濁之辨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張書城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泾渭淸浊 历史考证 个人建议

    涇淸渭濁還是涇濁渭淸,這可以說是兩三千年來的一椿公案,《詩、邶、風、谷風》的原話是「涇以渭濁」,好像是說「涇水讓渭水弄混濁了!」,言下之意,當然是「涇水淸渭水濁」。但是《後漢書,黨錮傳》卻說「渭以涇濁」,又好像是說「渭水讓涇水弄混濁了」。言下之意當然是「涇水濁,渭水淸」。毛《傅,釋文》說是比這更乾脆:「涇,濁水也;渭,淸水也」。渭以涇入而濁,唐代詩人杜甫云,「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淸渭何當分」(《秋雨嘆》),他似乎也認爲「涇水濁,渭水淸」。淸末譚嗣同曾提出...

  • 文章木蘭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期  作者:彭國棟 出版时间:1974-07-01
    关键字: 木兰辞 史料考证 档案资料 史料记载

    人,历代考证很多,惟每多牵往附会之词,不足凭信。本文论证精审,力辟前人,以木兰为陇东,陕北,或兰州以东人:并推定木兰诗作于随唐前或南北朝时。揆其内容与甘肃有关,爰特郑重刊出,备供同乡参考研究。——编者胜——木兰以乐府木兰辞而著名,因无作者姓名,故至今不能定其姓氏邑里与年代。淸愈正燮癸已存稿,考证颇为详赡,其毫州志木兰事书后云:大淸一统志,江南通志颍州列女俱云:隋木兰,魏氏女,谯郡城东魏邨人也。隋恭帝时募兵戍北方,木兰父当往,而老羸,弟妹稚,乃请于父,代行

  • 文章古稱三危與黑水之辨解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5期  作者:竇景椿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三危 黑水 史料记载 史料考证

    敦煌在唐虞時代,係流沙三危地,史記「禹貢三危旣宅」卽古瓜州今之敦煌,書舜典「竄三苗於三危」禹貢「導黑水於三危入於南海」。漢書西羌傳「舜流四兇,徙之三危」,註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經水經注括地志均有記載,皆以瓜州或沙州卽今之敦煌。惟劉逢源尙書今古文集解,謂三危卽西藏地。按禹貢注疏指三危爲靑海與西藏界上巴薩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脈之旁支),劉說概係本此。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考歷代疆域表,梁州之疆域,東據華山之陽,西距黑水,註云今四...

  • 文章漢置河西四郡年代之考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7期  作者:竇景椿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汉置河西四郡 建制考证 史料记载 抵御匈奴

    漢武帝時,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爲河西四郡,其建置年代,由於史籍記述各異,後世治史者因之,引據多不一致,每讀史及此,輒生疑義。茲先從漢書武帝本紀說起。據云「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衆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秋,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初,驃騎將軍霍去病與公孫敖出兵北塞二千餘里,擊匈奴,頗有斬獲,漢威大震,過居延,將下河西,時匈奴昆(又作渾)邪王休屠王駐牧河西,數爲漢所殺虜,單于怒,欲招誅之,...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