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论敦煌壁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2期  作者:沈以正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敦煌壁画 敦煌艺术 中西画风 绘画艺术

    我国本土绘艺术于汉末开始成长,而佛敎的兴盛,由于宣扬敎义的需要而刺激我国艺术急遽的发展与成长,是众所周知而无庸否认的事实。如同希腊亚历山大帝东征,在军事的胜利下,使部队中的艺人到处凿石雕像,对印度日后的艺术发展,有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的绘,也在外来艺术的冲激下,渐形成自我的风格,更随着唐代国力的扩张,逆向流往西域和西域以外的地区。敦煌是较早承受佛洗礼的地区,南北朝的战乱,虽然在兵力的影响下,统治者有所更迭,但较整个北方来说,尙还平静富有。位处中西交通

  • 文章敦煌是我国艺术史上重镇壁极具历史价值成为古断代标准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9期  作者:張三舜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敦煌 壁画 塑像 经卷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去国多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劳干敎授,于今年七月间返国,除继续进行其专精的「汉简」研究外,并在台湾大学开设有关中国上古史的课程。日前劳敎授应邀参加「沈故敎授刚伯纪念演讲会」,发表「千佛洞的壁」专题演讲,配合幻灯图片的辅助说明,对在我国艺术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均具重大意义的敦煌千佛洞壁及塑像的艺术价値,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底下即是此次演讲的纪要。敦煌千佛洞的建造,较我国中原地区几个著名的石窟,如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山西天龙山等

  • 文章敦煌壁与中国绘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期  作者:勞幹 出版时间:1977-06-01
    关键字: 敦煌壁画 史料考古 佛洞

    人类的绘远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发明了。这些二、三万年以前艺术家的作品在欧洲南部的洞穴中至今还保存一些。不论是从一个地区向外传播,或者在一些的地区平行地进化,在三千年以至一万年以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已经有了图。在中国黄河流域西部的彩陶区,在远古的彩陶器上已经着鸟和兽的草图,以及种种图案,和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彩陶十分相似。再过一些时候,河南省安阳殷墟的发掘中又得到更多的图,尤其图案方面。照中国古代的记载,约当纪元前一三〇〇年左右,朝国王武丁,因为要找个

  • 文章甘肃天水花鸟羽翎名家王少兰老乡长遗作及有关题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2、53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王少兰 花鸟羽翎名画家 书画作品

    王公少兰作时留影

  • 文章甘肃名家王天波的作品在95中国艺术博览会推展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王天波 中国九五艺术博览会 画家简介 国画作品

    中国九五艺术博览会」,于九五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八日期间,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厦四号馆举行,甘肃名家王天波先生,曾应邀在会中推展作品(见附图),甚获赞赏好评,订购者踊跃。傅冰先生为大陆电视专题片「天波之波」所写的解说词,介绍天波先生其人说:王连升,名天波,号「三砚斋」主。中国画画家,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天波先生涉足坛四十余年,辛勤笔耕,自成一格,其工力深厚,颇受同道赞誉。尤其是他所墨竹,用笔特殊,构图奇巧。一派大家风范。古往今来,竹以其特有

  • 文章張大千沉冤得雪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9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张大千 敦煌壁画 新闻通告

    被指破坏敦煌文物 中共替张大千澄淸【民国七十七年一月十八日联合报东京十七日电】大陆出版的「中国文物报」最近发表了李永翘的调查报告指出,著名艺术大师张大千被控「破坏敦煌文物」历史疑案最近已被澄淸。李永翘为四川「社会科学硏究院」的科硏人员;在他的报告中指出,一九四九年三月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参议会第一届七次大会的纪录上,记载了对亢维斗、郭永禄等十一名参议员控告张大千破坏敦煌壁一案所作的最后结论,其全文如下:『省府函覆:查此案先后呈奉敎育部及函准国立敦煌艺术

  • 文章盗寶敦煌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三慶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张大千 敦煌壁画 文物收藏

    抗日战争之际,国大师—蜀郡张大千先生曾经带着子姪、门生,两度进驻敦煌,除了根据祁连山的水系方向,为莫高窟由上而下、自南至北,复从北向南,作规划性的编号外,并临摹敦煌壁,几达三易寒暑,完成作品六十二件,已于生前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因此,大千先生一生之成就及其对敦煌学界的贡献,可说和他在敦煌的三年临摹,具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最受国人批评的也是他的临摹过程和盗宝的嫌疑。这件事,在他晚年卜居外双溪摩耶精舍的时候,仍然牵肠挂肚,耿耿于怀。所以,有一次和江兆申先生

  • 文章張大千先生與敦煌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竇景椿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张大千 敦煌艺术 书画 莫高窟

    大师张大千先生不幸仙逝,以他在国艺术的登蜂造极,对发扬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必在艺术史上留下千古不朽的佳话。自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各界人士对他爱国的情操,深具追思悼念与无限的哀痛,对他一生传奇趣闻,都有详尽的报导。世人皆知大千先生在敦煌石室临摹,经过两年八个月的苦撑岁月,但很少有人知其详情。笔者系敦煌人,知之较稔,故特为之敍述,以资纪念。民国廿九年十月间大千先生到达敦煌,因慕莫高窟的绘艺术,名驰中外,其初抱着游览的心情去看一看,但一经接触到这博大精深

  • 文章我与敦煌壁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6期  作者:張大千 出版时间:1976-06-01
    关键字: 敦煌壁画 洞窟考古 文化价值

    敦煌学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显学,敦煌的知名于世,先是由于敦煌卷子的发现,接着便是壁的受到重视,我之所以远去敦煌,则是为了描写唐塑,观摩壁。中国的绘,古代以壁为主,汉魏以降,虽然也以纸绢作,但在分量上不如壁之盛,尤其佛敎传入后,寺院的壁,成为信徒们的供养对象,可惜古代的建筑,遭遇历朝的兵燹水火大都毁坏了,而敦煌因偏处边陲,气候干燥,得以侥幸保存到现代,敦煌是在我国河西走廊的尽西头,在汉唐时代,掌握东西交通的枢纽,称盛一时,因此东西文化在这里交汇

  • 文章敦煌千佛洞——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陳國寧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敦煌考古 千佛洞 建窟与编号 壁画内容 藻井图案

    五彩缤纷的壁昼之外,窟内还有许多洋溢着生命气息的彩绘塑像。他囘到西方后,立刻将此消息吿诉其友人斯坦因(Sir Aurel Stein),于是这位热衷中亚史蹟的考古学者,仰望着千佛洞的艺术壮观,在一九〇六年动身,次年到达敦煌。适时寂居于石窟寺中的道士王圆箓,在千佛洞第一六三号洞(以后伯希和的编号)口左侧,发现一间久经封闭的密室,将之掘开,里面竟然塞满了千万卷的经卷古物。这个消息很快被到访的斯坦因获悉,于是他便贿赂王道士,将石室中的经卷及幡、织绣品等足足的装了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