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隴上先賢錄(缺页)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先贤记载 甘肃名人 牛弘 档案资料

    随唐陇东三——弘、仙客、僧孺。在介绍三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陇上人士对隋唐制度的贡献。自从平王东迁,王纲失坠,政治重心下移诸侯,地绿文化之发达,为春秋战国时代之一大特色。当时东方的齐鲁和南方的楚,为两大文化中心。而西方的秦则被讥为僻陋无文,但是最后统一天下者却是秦。这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质朴诚毅,尙统一而恶分裂,重实践而轻横议。论者每谓秦皇焚书与汉武崇儒,为中国学术思想的重大打击,殊不知儒家思想的定于一尊,儒家经典权威的建立,皆肇始于秦汉。中国

  • 文章國之重寶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0、51期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国之重宝 天祝铜 历史资料

    洪荒千古的西域,沈寂了无数的英雄悲歌,遥遥丝路古道,隐埋了多少历史尘烟....,是我中华民族的祥物古中国以农立国,以耕地,古人行宗庙之礼,必征选代表吉祥的壮,祈求五谷丰登,百事兴旺。不但是几千年大中原的敦厚象征,更是至高无上的礼品。古代哲人老子,出函谷关时所骑的即是一头智慧、谦中、吉祥的青。「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元意指一头,也就是以一头祥来迎接开阔兴旺的一年。天祝铜,恰恰以洗练的艺术语言,为「吉祥的」开创了前所未见的意境。身肥可见力壮

  • 文章隴上先賢錄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4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先贤名录 名人传记 牛僧孺 史料记载

    识量弘远的僧儒一、僧孺的先世僧孺只是一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一个「识量弘远,心居事外,不以细故介怀」(旧唐书僧孺传)的长者,在政治上永远意存「退让」、一再「求归散地」,因为他「进退以道」,「贞方有素,人望瞻式」(旧唐书僧孺传),所以「天下视其进退以卜时之否藏」(白居易疏)。他只是一个好人,一个君子,一个长者,一个国之大老。他一生为李吉甫李德裕父子「掎摭」,以致在他身上加了许多莫须有的诬蔑之辞,他的大名也因之流传后世,成为几千年来尽人皆知的人物。他

  • 文章蘭州種情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期  作者:毛君強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五泉山 黄河大铁桥 牛羊皮筏子

    黄河两岸的水轮,到处林立,难以数计。不仅为黄河上的特种水利,简直成了兰州的观光圣景。至于水轮是谁创造,传说有二:一说是林文忠公;一说是左文襄公。以情理推论,前者较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因为林文忠公在鸦片战争后,被谪新疆,道经兰州时,是无官一身轻,自有较多时间,顾及地方的疾苦,加以改善。而左文襄公,当时率军西征,军书傍午,日理万机,就难分神。总之兰州自有水轮装置后,人民的生活就大大的改观,却是事实。兰州的另一特殊水利,就是航行于黄河中的羊皮筏子。因黄河的水性

  • 文章隴上先賢錄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74-07-01
    关键字: 甘肃名人 名人录 先贤传记 牛弘 史料记载

    壹、隋唐三二、弘——衣冠礼乐尽在于此(续本刊第二期五十三页)弘生于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西元五四五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六年(西元六一〇年)十一月,享寿六十六岁。他早年的历史不太淸楚,只知道他好学博闻。在北周时,就学优而仕,历任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声誉甚隆,加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郞,修起居注,后袭封临泾公。北周宣帝宣政元年(西元五七八年),弘三十四岁,拜内史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代

  • 文章台湾霍克国际艺术会馆翻铸「天祝铜」与「马踏飞隼」雕塑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0、51期  作者:李玉成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台湾霍克艺术会馆 翻铸文物雕塑 天祝铜 历史资料 马踏飞隼

    一九七二年六月,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天祝藏族自治县(介于永登和古浪两县之间)出土的西夏王朝镇国之宝「铜」雕塑,九六年九月,由大陆中国文物局鉴定小组,向世界确认,颁布为「国宝级国家一级文物」,与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隼」雕塑,并列为人类艺术瑰宝。九七年,「天祝铜」保存单位天祝县博物馆,与台湾霍克国际艺术会馆合作,结合海峡两岸多位考古学家、青铜器学者、雕塑艺术家、铸铜工艺师,在天祝博物馆长李鸿玉先生领导下,将原精密缩小,依原件合金成分配方,每年浇铸

  • 文章隴上先賢録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6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76-06-01
    关键字: 牛弘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史料记载

    识量弘远的僧儒接第四期第六十三页(三) 初入士途李党攻击僧孺之一大口实,以为「太宰乃元和中靑衫外郞耳」(续羊日历),不该「位兼将相」。殊不思僧孺之所以屈滞下僚,孰为为之?孰命听之?僧孺进士擢第,制擧登科,在唐代的仕官经历上,可谓正途出身的硬底子。千不该、万不该,在应制擧对策时得罪了李吉甫,所以虽然登了上第,皇帝也诏中书优与处分,结果只得了一个九品起码小官伊阙尉,就连这个伊阙尉也有问题,通鉴说是进士擢第后,就已做了伊阙尉。元和三年是以伊阙尉的身份应擧

  • 文章隴上先賢録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李德裕 人物生平 史料记载 牛弘

    九 寃情大白(接第八期)会昌六年四月辛未,宣宗听政,次日(壬申)以门下侍郞同平章政事李德裕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甲戌贬工部尙书判盐铁转运使薛元赏为忠州刺史,弟京兆少尹权知府事元龟为崖州司户,皆德裕之党也。杖杀道士赵归眞等数人,流罗浮山人轩辕集于岭南。以翰林学士兵部侍郞白敏中同平章事。敏中本德裕用以抵制白居易者也。八月,以循州司马僧孺为衡州长史,封州流人李宗闵为郴州司马,恩州司马崔珙为安州长史,潮州刺史杨嗣复为江州刺史,昭州刺史李珏为郴州刺史。僧孺等五相

  • 文章隴上先賢錄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期  作者:朱桂 出版时间:1977-06-01
    关键字: 牛弘 李德裕 史料记载 人物生平

    七、历任封疆僧孺自太和六年十二月罢相,出鎭淮南,至开成二年五月乞退,凡在淮南五年。李珏神道碑云:「扬州当江淮之冲,习偸薄之俗,公以淸净简易,化人易俗,俾及五年,臻于至理,仓廪实,礼义行,刑措政成。」当中原鼎沸、四海扰攘之日,僧孺独出之以淸净简易,化人易俗,仓廪实,礼义行,刑措政成。当其离鎭之日,府藏钱帛,竟至八十万贯匹。岂汲汲名利者所可望其项背耶?僧孺又辟杜牧掌书记,曲予优容,其流风余韵,至今尤脍炙人口。在此其间,中朝政事,则波浪汹涌,僧孺以太和六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