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世界的叩門聲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作者:潘石屹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新世界 新思想 新观念 潘石屹

    邁入新世界,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剛走第一步就倒不是失敗當代的一些智者,都在預言著一個新世界即將到來。如美國歷史學家房龍在他的《人類的故事》最後一章,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他的《我們的新世界》中,還有中國改革開放設計師、資訊時代的預言家們、網路英雄等,都在他們的著作中描述出一些即將出現的新世界特徵。如和平,而不是爭鬥和戰爭;團結,人類一家,全球化,「同一世界,同一夢想」,而不是分裂和歧視;物質和精神同步發展,而不是物質過度發展,忽視精神進步;新世界是...

  • 文章田云青先生的宪法思想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4期  作者:廖與人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田炯锦 宪法思想 五权宪法 台湾政事

    囘忆我在民国六十三年春,撰「田炯锦先生著『五权宪法与三权宪法』读后」一文刊载中华日报,曾谓:「吾爱吾师,吾尤爱读吾师所有阐扬眞理之作」。所以我与云师的关系渊源,纯由于学术思想而来。民国六十一年冬,我从日美游学两载归国,初蒙聘为司法院顾问,继派任及铨敍为司法院简任一级秘书,仍兼任国立中兴大学、私立淡江文理学院敎授。四年多以来,弟子能服其劳的,亦着重于文字的写作方面。云师院长常召我至其办公室,或我趋谒于官邸,长谈有关学术理论的问题,大都以孔孟学说及五权宪法为重

  • 文章讀徐萬黎牧師「至寶」後的感言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期  作者:郭林珊珊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徐万黎 读后感 人物感怀 思想哲学

    「至寶」以字面來說,就是最寶貴的東西。徐牧師所說的「至寶」,是指「耶穌基督」而言,因爲祂是眞神上帝,也就是宇宙之中至高無上的主宰者,祂賜給人救贖眞理,當然是「至寶」。徐牧師是一位虔誠侍奉神的弟兄,他已享受到耶稣基督是「至寶」的感觸。因爲耶穌是可信靠的,是公義的,是能賜恩慈給人類的神我說祂是神,並不是迷信;且看我們所敬愛的故總統蔣公,於臨終時,在遺囑內開頭卽說:「……無時不以耶穌基督信徒自居……」。由此可知耶稣基督是偉大的救世主。宇宙之中,實在只有一位眞神...

  • 文章至寶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期  作者:徐萬黎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至宝 人物感怀 思想文化 哲学

    宽大,对受难者表示体贴的同情,常常信守高尙的理想,要寻求眞理和正义,能爱人,要祷告,要服务。」在我看,把董博士这些字字珠玑的金玉良言存在心中,行在生活中,那比戴在手上的钻戒,项上的金链不知要光彩多少倍。保罗说:「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腓三:8)保罗是位有智慧、有思想的聪明人,他在未信耶稣以前是一位逼迫敎会杀害基督徒者;他是一位很忠心的犹太敎徒。自他认识了耶稣为「至宝」后,他视万事如「粪土」。保罗有这么大的改变,我只有

  • 文章從孔子夢見周公說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郭學禮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孔子 周公 史料记载 周代制度 思想文化

    宗法及其井田制度。就农业的静态文化来说,他所完成的封建制度,使当时的政治社会统一而不专制,分权而不支离;他所创立的宗法制度,使我国成为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使「道统」(指学术思想)与「法统」(指政治权力)并行,成为我国历史的双轨制度;而「道统」又常监督「法统」,使我国的政治历史与西方比较常显现清明和乐的气象。所谓道统,就是往圣先贤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一贯的以道德为主体的政治哲学。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均以家族为中心,封建制度是对外

  • 文章周公與中國文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5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周公 中国文化 史料记载 思想文化 中庸

    中國文化,以儒學爲其主要之骨榦,此義盡人皆知。然傳統儒學本身,乃有一重大轉變,卽在唐以前,每以周公與孔子並尊,而自宋以後,則以孟子與孔子並尊是也。此一轉變,實有其內在甚深之涵義,而周公之爲人與其爲學,實當重爲之深細閫發,此亦研討中國儒學與中國文化關係一主要題目也。中國儒學傳統,若以近代語扼要說之,實可謂其抱有一種人文的歷史觀,此不失爲儒學傳統一中心主要之觀點。孟子言知人論世,以一聖人之作,代表一時代之光明,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此卽人文的歷史觀中一重要意...

  • 文章掀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再推進之高潮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2期  作者:謝衍泰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文化复兴 礼义 中庸 思想文化

    理上充满平和,毋燥毋虞,心安理得,臻达「不偏不倚,永执厥中」之至境。此二者—礼义与中庸,固为中华文化之精髓,亦为中华民族持守最坚之特性,今日文化复兴运动之再推进,允宜列为要旨,坚握固持!三、中华文化之特性—不变性与适应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本其一贯之大道,固有其不变之特性,亦有其适应之特性,盖以我国五千年来之历史文化,自尧之「永执厥中」心法传之于舜,舜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永执厥中」之遗言予禹,继传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子而集其大成,此一文化传统思想

  • 文章臺灣竹東北埔天水堂探源——失根拾根——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陳子斌 丘秀芷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天水堂 中华文化 八卦图 思想文化

    半年前到竹東北埔一次。秀巒山的山脈、天水堂姜宅、山上的紀念碑等等,不時浮現在腦海中,因爲那些都一一和古文化緊緊相繫,這相聚的線,不時牽動心絃。按捺不住探索的心緒,最近又連續去了兩次,更深深體會古文化的深厚。說到中華文化,有些國人就嗤之以鼻,說「抱殘守缺!」說「落伍!」這種心態也不是今天才有。鴉片戰爭之後,重重的屈辱,使國力受挫還是次要問題,更大的不幸是許多國人失去了自尊、自榮、自信。最嚴重的後果是:對自己傳統文化的根髓精粹,也失去了探討發揚的興趣,非等到...

  • 文章道敎理論的宏揚者——劉一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金耀東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刘一明 生平轶事 道教思想 道学著作

    道敎是中国固有的宗敎。金大定七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创立全眞道,其徒邱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器重,于是全眞敎派盛极一时。以后道敎正式分为正一、全眞的大敎派。从修练方法上分,北方道敎偏重于丹鼎,南方道敎偏重于符箓。清朝中叶道士刘一明栖居陇右兴隆山,练功课徒、募化建寺、著书立说。他的大量著作不仅阐释了历代道、佛经典著述,而且发展了张伯端及魏伯阳的道敎理论,丰富了道敎思想和道敎文化,还为全眞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致在今天,仍然成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