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腔八大传统绝技介绍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 八大传统绝技 剧目介绍

    踩跷」——中国秦腔八大传统绝技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跷子是木制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 花小鞋。演员只能用两个脚指穿假鞋,而且要将鞋绑在脚指上,因此,称之为扎跷。扎绕之后,演员只能凭两个脚的脚指行走,脚跟高高提起扎跷演员则始终都得用二指着地。戏演完后方可解跷休息。更难的是,不仅要求模仿三寸金莲的步子和形态,还有特为扎跷设计的高难动作,如:踩跷走凳、踩跷过桌、踩跷踢石子等,沿低上高,蹦跳不止,方能显出演员的踩跷技巧来。清乾隆时,秦腔旦角魏长生

  • 文章蘭州砂鍋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期  作者:顏一新 出版时间:1974-07-01
    关键字: 砂锅 风土习俗 传统美食

    而且还有自强不息的奋鬪精神,我个人眞以作甘肃人为荣。吾鄕儿女,无论在本土也好,在异鄕也好,甚或远渡重洋也好,如能一本家鄕传统的节俭朴实的美德,实是求是,精益求精,进而影响左右,移风易俗,正可以匡正当今一般人奢靡的生活,消除能源缺之的危机。如此,「砂锅子」岂非节俭朴实,自强不息的代名词!

  • 文章花兒創作的若干體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0、81期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中国西部传统民歌 传承和发展 个人建议

    摘录自罗耀南 青海花儿论集花儿是中国西部的传统民歌,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花儿是民间口头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是对当时社会特征和历史轨蹟的反映。花儿是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以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旋律来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她又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便产生符合时代精神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新花儿,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成为传统花儿。现在的传统花儿,就是当年的新花儿,现在创作

  • 文章古聯話趣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李匡寰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对联种类 传统文化 名人巧联

    中央日报90.8.17「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传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两副新春对联。对联种类很多,略可分述名胜古蹟、祠堂庙宇、四季节令、开业志贺、婚丧喜庆等……。对联也是我国古老文化之传统。兹述数幅,以博同好一粲!对日抗战胜利还都,即有集国名及地名作幅庆祝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明太祖为阉猪店撰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乾隆皇帝为当铺撰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

  • 文章河西名喫窩窩麵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劉振華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窝窝面 制作步骤 烹饪方法 传统习俗

    凉水或温开水即可。然后用擀杖擀成方形或圆形面皮,不要太薄,以四至五毫米厚为宜。再将擀好的面切成普通铅笔粗细的长条,稍微在面板上撮一撮即可成圆形长条,再把长条切成五至六毫米长的圆柱状小块。最后将这些小块放在手心里,每次放十个左右不等,另一只手用一根箸子逐个捣成窝窝状就成了。这是传统的手工制作窝窝面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制作窝窝面的机器,要吃窝窝面就方便多了。下窝窝面之前,需做上一盒羊肉丁汤,如没有羊肉,也可用牛肉或大肉代替。汤中拌以土荳或

  • 文章欣賞馬靜亭演秦腔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9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秦腔演出 中国戏曲 传统文化 剧艺学校 地方戏曲师资

    最早,足可目为中华传统文化资产之源,设以此说并不悖谬,在提倡「保存文化传统资产」之口号下,値得大力倡导,设法保存。演「藏舟」之前尙有「柜中缘」、「杀庙」及「三囘头」等三剧,多由大专学生与社会靑年所表演,但因未受相当的专业训练,身段与动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为了发扬并保存文化资产,训练专业的人才,实属刻不容缓。仅向政府建议两项途径。第一:复兴剧校既已改称剧艺学校,其所训练的对象,除国剧之外,兼有民俗特技,但无地方戏曲。如果再行增设地方戏剧班,擧凡秦腔、汉剧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