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评价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白居易的實義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期  作者:閻沁恒 出版时间:1974-07-01
    关键字: 白居易 诗歌作品 评价

    作者簡介:閻沁恆先生沁縣人,官費留英,現任政治大學歷史系主任。

  • 文章憶語言學大師李方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馬逢華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李方桂 人物回忆 人物贡献 人物评价

    李方桂先生於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以中風不治,在加州紅木城溘然長逝,對我震撼至深。我初識先生,是在一九六〇年七月。那時我初出茅廬,以「資淺代表」的身份,從加州柏萊克到西雅圖出席由華盛頓大學主辦的中美學術合作會議。李先生夫婦以地主之誼,招待與會的中國代表們晚餐,遂得有機會拜見討擾。次年六月起,我到華大任敎,成了先生的晚輩同事。我與先生的三位男女公子,又都成爲好友,所以對先生及夫人,很自然地尊稱爲仁伯和伯母。兩位長者,一向也都對我親如家人子弟,這種關係,不知...

  • 文章陳存恭評: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從「李宗仁回憶錄」論「新桂系」與「中央」的關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李宗仁口述 陈存恭评价 唐德刚撰写

    書名:李宗仁回憶錄口述:李宗仁撰寫:唐德剛出版者: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一九八〇年頁數:一〇五一頁,約五十萬字。(本書係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訪問紀錄,英文稿由哥大出版於西元一九七九年。書名:The Menoirs of Li Tsung-jen,頁數,六四二頁,約四十萬字。)前言李宗仁、黄紹竑、白崇禧等先生是近代中國傑出的軍領袖,從民國十三年李、黄、白突起統一評「李宗仁回憶錄」

  • 文章熄滅的燈塔——追念語言學大師李方桂先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丁邦新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李方桂 人物回忆 学术贡献 人物评价

    從長途電話的彼端傳來師母斷續嗚咽的語聲,我立刻意識到最壞的消息來了,果然李先生已經走了!傷痛忽然湧起,久久說不出話來,我又能說什麽話給師母一點安慰呢?幽明永隔,相逢無日,這人間愚聖難逃的千年長恨,誰有囘天之力?可憐我去歲喪父,今年又遭此大悲,明明在理智上有淸楚的了解,但在感情上仍然無法壓抑,熱淚長流,痛哭失聲,嗚呼我師,我正在趕辦護照,爲何您不肯等我再見最後一面?我七月初休假來港,不久就聽說先生輕度中風,立刻去電詢問,師母說危險期已過,正在復健之中,腦力...

  • 文章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武則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黃仁宇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武则天 人物事迹 历史记载 人物评价

    我開始在美國敎書的時候,常感到一類題材,不易處置,武則天也是其中之一。要是從傳統的道德立場攻擊她,則明知所謂「殺子屠兄弑君鴆母」半係牽强虛構。並且她在不同名義之下主持中國的政局半個世紀,其影響之所及與歷代帝王最有流風餘韻的相比,並無遜色。所以事實決不會如此簡單,可以由我們以「好」「壞」槪括之。而我會講授的,則又是中國史的綱要,也要與今人有關,因此更難。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在隋末從唐高祖發難,曾官至工部尙書,荆州都督,所以她也算出身名門,並非「寒微」。只是她...

  • 文章晚清詩人馮婉琳女史論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牛貴琥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冯婉琳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相关诗作 人物评价

    山西爲人文薈粹之地,古往今來詩家輩出,閨閣詩人更代不乏人,而卓然特立于晩清同光之間者,首推屬馮婉琳女史。筆者不揣淺陋,據已所見到之資料草此短文,以期引起治文史者之注意。現略述如下。女史之生平女史姓馮名婉琳,字佩,雁門代州人。十六歲嫁於洪洞董文燦爲繼室。代州馮氏爲山西望族,詩文之盛代代相傳,幾乎人人有集。洪洞董氏亦以讀書力行聞名鄕里,降及文燦兄弟達到鼎盛時期。馮董兩家素有交往,文燦之兄文煥就是結識了馮婉琳之族叔馮魯川之後始盡焚少年所作,詩業大進。女史婚後十...

  • 文章讀尹德民先生「明初山東移民來自洪洞縣之考證」有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石鍾琇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尹德民 《明初山东移民来自洪洞县之考证》 读后感 相关历史 相关评价

    尹德民先生由纂修尹氏家譜,考證明初山東移民,來自洪洞縣一文,對族譜之學,與中國歷史文化之關係,多所印證,極富學術價值。我國自周卽設史官,掌管族系紀錄,歷嬴秦而未絕。兩漢史家,能兼治譜牒之學者,頗不乏人。自魏晉歷南北朝,以至李唐,九品中正之選擧,必稽考譜籍,而新興士族,亦重視譜乘。迨趙宋迄朱明,朝廷任官不再稽考簿狀,姓氏與譜系之學,乃脫離官府,淸以異族遏制漢人民族思想,譜學更大受損折,民間留存一族一姓之家譜,亦漸湮沒矣。近世民族思想興起,由民族而宗族,於是...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