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太原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原情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偉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太原情怀 游晋祠

    隋朝末年,当李渊作为隋朝之臣出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当时,胸怀异志的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如果撇开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不谈,仅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说,太原是我们真正的祖籍。那时,李世民在太原生活了两年,人称「太原公子」。李世民在太原期间,为反隋起兵活动,他联络刘文静、裴寂奔走谋划,为后来的晋阳起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晋阳起兵时,李世民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起兵南下后,他率领的军队是义军的主力。晋阳起兵为后来的盛唐王朝及

  • 文章太原郭氏源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太原郭氏硏究会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太原郭氏 历史起源 基本概况 郭子仪

    郭氏是中华民族古老姓氏之一,其肇始于西周,自东周平王求虢叔后裔序,封于山西太原阳曲后,郭氏一族遂世居太原,繁衍生息,历世不衰,枝繁叶茂,族远宗大。郭氏后人因多种原因不断迁徙,或陕西、或河南、或浙江、或福建,散处全国各地,而以太原、华阴、冯翊、京兆为地望。郭氏一族,历代名人辈出,其彪炳史册者,不可胜数,尤以唐代郭子仪功高德昭,影响最大。后世郭氏纷纷以子仪公为始迁祖,借以缅怀先人,激励后代。郭氏一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沿海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

  • 文章历史悠久的太原琉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王劍霓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琉璃始于山西 太原琉璃 唐三彩 历史发展

    陈万里《谈山西琉璃》说:琉璃始于山西。郝树侯《太原史话》载:琉璃首创于山西。高寿田《山西琉璃》考:山西琉璃,最早显于太原,槪见太原琉璃之盛。略谈太原琉璃。最早的琉璃,是带釉陶器,我国东周时期,就已出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代的釉陶,在汾河中、下游地区较多,遗物以壶、鼎、杯、盘等家用器皿及灶屋、仓模型等冥器为多,红泥质胎,瓜皮绿或褐绿釉。至北魏,釉陶始于建筑物上,北魏统治者在其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修建宫殿之殿台和鸱尾,悉以琉璃为主。一九三二年修筑同蒲铁路时

  • 文章太原街名的由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趙益三 趙士仁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太原 明代城市规划 历史记载

    明朝把太原定为「九边」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儿子朱枫为晋王。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扩建太原城,面积八平方公里,周围十二公里。城墙高十一点七米,外砌砖,内夯土。四方城墙开八门:东为宜春(大东门)、迎晖(小东门);南为迎泽(大南门)、承恩(小南门);西为振武(大西门)、阜城(小西门);北为鎭远(大北门)、拱极(小北门)。修成了颇大规模的太原城,且城防非常坚固,驻兵马东缉虎营,西缉虎营,校尉营。在城区内,集中了宫城、宫府等政府机构。显赫的晋王府占据全城

  • 文章关于「太原王」氏的硏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王劍霓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太原王 相关始祖 历史传说 民本思想

    王姓是中华民族人数最多的姓氏之一。不仅在国内如此,在国外华人中也是如此,而王姓中,尤以「太原王」氏引人注目。历史上「太原王」氏早为海内望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有影响。近代,「太原王」氏又繁衍于海外,遍及世界,他们在侨居国创造财富,辛勤劳动,对世界文明作着贡献,对海内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增进友谊等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因而对「太原王氏」作为一项家谱学术项目进行硏究探讨,有其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从历史到现在,从海内到海外,「太原王」氏的硏究者,很多热衷于

  • 文章王氏发祥于太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次森 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王氏起源 晋祠 史料记载 太原王氏

    提起中国大陆山西太原,很容易使人想起那是唐太祖李渊开国的根据地,但很少人注意,太原也是中国大姓之一的王氏发祥地,去年夏天(一九九三年)王氏子孙,从世界各地回到太原开了一个盛大的恳亲会。王氏为姓,乃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后」,或「王室之后」。追本溯源,王姓始祖是太子晋,约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乃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为黄帝四十二世后人。(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姓姬,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炎黄于一炉,遂开中华统一之局面

  • 文章辛亥革命的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军队改编 太原起义 阎锡山 历史回忆

    ·太原起义山西在辛亥革命中的任务,根据阎锡山先生<回忆录>所述,是由同盟会决定,当时中山先生与同志们硏究发动起义的地点,都主张应在江南,因为离北京远,清军集中反击不易,江南又有港口,军需用品输入及外援较易,而且江南的革命潮也比江北高,所以分配山西的任务是,等革命军到河南省境内时,山西再出兵石家庄,接应北上的革命军。辛亥革命之前,山西军队分为新军与旧军两部,新军是一个混成协(旅),下辖步兵两标(团),骑兵砲兵各一营,工兵辎重兵各一队(连),后来

  • 文章辛亥革命山西提早起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温壽泉 黄國梁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太原起义 起义准备 运动过程 山西军政府

    年的全国政治局势,一天紧似一天。山西官方对谷思愼及其来往的人,特别注意。嗣由咨议局议员刘劝功,将官方注意情形,吿知了南桂馨,叫他转吿谷,迅速离开太原到北京去。并由南到巡警道,亲自见了连印,作了解释,才没有发生事故。不然的话,辛亥起义前如再遭受些损害和波折,起义的事就要受大影响了。这时,黄国梁、阎锡山的一、二标里,同盟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队官(连长)、排长、什长中的同志很多,能够掌握住军队三分之二以上的力量。常樾和仇亮都在省督练公所当了科员,常最好发表激烈言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