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东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汉武帝的河东情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董全庚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汉武帝 政治成就 七巡河东 六祀后土 秋风楼

    谷,凭地势之险,可以防范来犯者。而河东则一旦从平城,朔地长驱突入,便可沿汾河谷地,直逼潼关,对都城造成威胁。汉武帝从战略高度出发,对河东耿耿于怀,光顾不已。他在位的五三年中曾七巡河东六祀后土。公元前一一三年(元鼎四年十一月)是汉武帝第一次出访河东,建立汾阴(万荣县庙前村)后土祠并祀。公元前一一一年(元鼎六年十月),汉武市东行至左邑桐乡(闻喜县)接南越捷报,欣喜,赐桐乡为闻喜县,是为汉武帝二巡河东。公元前一〇七年(元封四年十月),汉武帝巡视北部边塞向南,经中部

  • 文章辛亥革命晉南起義始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溫壽泉 黄國梁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晋南起义 运动背景 起义过程 河东军政府

    太原起义消息传到晋南后,临汾人侯少白即纠合同志,奔走接洽,密谋响应太原。先是山西巡抚陆钟琦,因陕西起义,急电驻临汾的太原鎭总兵兼后路巡防统领谢有功,调齐所部马步七旗兵,集中临汾候命,并令先带少数步队,视察黄河防务,电到起行,不得逗留迟延。又急电潞安协台兼后路巡防帮统陈政诗,星夜赴临汾,招募马三、步四、七旗新军,于一个月内成军,开赴原防各县,巡防地面。公历十月二十九日,太原起义,陆钟琦为革命军击毙,陈政诗因军饷无著,由潞安迳赴运城,找河东盐法道余粢,接洽

  • 文章河东——华夏文明的摇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王雪樵 李新潮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河东地区 华夏文明发源地 原始文化 考古论证

    晋南古称“河东”。“河东”者,以其雄踞于大河之东而得名。作为行政区划,自秦始皇设“河东郡”下迄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或称路、或称道,沿袭千年而不绝。这里襟山带河,环境幽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学家断言:河东是华夏文明的摇蓝:历史学家评论:河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直根!对专家、学者们这一评价如何理解?我们且来看一看各类学科的回答。(一)地名学回答:凡与中国、中华民族有关的总称谓,其原始意义几乎无一例外地起源于河东。一

  • 文章同盟會員馬鶴天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石臨生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马鹤天 出身生平 辛亥革命 河东军政府 反袁护国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刊物,遂滋生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加入同盟会。本年,师范毕业名列榜首,得师范科举人(时称「洋举人」),经本县敦请,担任县高等小学堂教员。辛亥武昌首义,陕西民军入晋,运城光复,本县知事闻风逃走,鹤天起而响应,成立县自治会,被推为自治会长代理县长,组织民军巡防守城,审讯诉讼(当时社会不靖,抢案丛生),继而在县中推行剪辫放足等除旧布新之事。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初,河东军政分府成立,鹤天应召前往,应军政分府《河东日报》社长薛笃弼之邀,任该报编辑、记者

  • 文章河东历史文化的探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景惠西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山西运城 河东文化 古人类发源地 华夏始祖活动区域 华夏文明腹地

    运城古称河东,是一个西、南面背靠黄河的地方。它是华北和西北、中原连接的通途要冲;也是晋与陕、豫接壤的黄河金三角地带。这裏天华物阜,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最典型的地域。因此,被史学界称之为「夏墟」;被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誉为: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知识、就是财富,它是民族精神的凝结与体现。当全球逐渐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的时候,我们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