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江、泗水,东流入于大海。八、从鸟鼠山疏导渭河,东流到陕西咸阳县,会合澧水,再东流,会合泾水、漆水、沮水,东流入于黄河。九、从卢氏熊耳山疏导洛水,向东北流,会合涧水、水、伊水,流入黄河。(大禹治水,到现在已经四千多年,有些湖泽现在已不存在,有些河流,也已改道,和现在不同。)导河成功,洪水流入江河,泻入大海,许多田地可以耕种了,由后稷敎导民众种植各种谷类,伯益兴办水利,敎导民众种植水稻,养殖鱼虾。老百姓不再为洪水所困,生活安乐了。因为治平水土,国土扩展,东边到
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有灰陶片、蚌壳等。从禹门口向北过中条山,地方志记载以及清凉寺墓地发掘报吿认定,是一条古驮运道,遗迹尙存,通往解州东胡村。上述四处遗址,历史就是一条经中条山往南过禹门口(芮城境内)、清凉寺到大禹渡的南北古道,这是帝尧时已经开通,并成为向黄河以南运盐和南北交流的常用古道。传说大禹治水也选择了这一古道。《尙书·益稷》载:「禹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尙书正义》曰:「将欲治水,随行山林,斩木通道」;郑玄云:「必随州中之山而登之,除木为道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58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