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位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窰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彭昭恒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窑洞 分布地区 地位 相关简介 《漫谈窑洞》 《北支の窑洞》

    頃閱李漢昌先生:「漫談窰洞」一文並見日本隨軍記者高橋少佐所記之「北支の窰洞」並附照片,乃對窰洞有一具體印象,今特爲我三晋靑年轉譯如下,以示不忘老家民情風物之意,並就正我三晋諸齒德長老們:李文:所謂窰洞就是在土崖上掏挖的土洞,代替房屋作棲身之所,外貌狀如火車隧道,不過洞身洞口較小而已,居住窰洞雖如原始時代的穴居,但爲我國晋陝甘黃土高原人民所愛好,在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的人民習居窰洞,因爲窰洞可以避風雨災禍,不須時常修葺而且具有冬溫夏涼的特性,在火傘高張,艶陽高...

  • 文章山西的佛教石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佛教石刻 演进过程 雕刻风格 历史地位

    中国佛教石刻的演进、风格与山西在佛教石刻史上的地位中国石刻艺术为佛敎石窟艺术的重心。中国佛敎石窟建造于前秦符坚建元二月(西元三六五年)的敦煌莫高窟。自西元四世纪到十三世纪,将近一千年的发展史。石窟遗迹,遍及全国十数省。其中以隋文帝(文帝杨坚于纪元五八九年接帝位,纪元六〇四年为太子广所弑,在位二十四年,太子广接帝位为隋炀帝)极受重视,他造了十万六千尊佛像,修了一百五十万尊佛像,被称为「菩萨天子」。但唐武宗灭佛,竟将四万多座寺庙毁灭,致中国佛敎艺术大受破坏

  • 文章三晉地緣政治的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楊秋梅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历史地位 地理人文精神 政治经济关系

    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学者们对晋文化的特色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不小的成就,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如果我们把视角转向社会政治背景,就会发现,山西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中曾几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就是因建立于山西的割据政权势力强大,举足轻重,能够主导全局。而山西的这种重要地位只限于北宋以前,且往往也只显现于分裂、动荡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山西的这种政治中心地位也在逐渐地降低。本文试图对这一地缘政治特征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