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太皞伏羲王都在哪裡?自春秋《詩·陳風·宛丘》:「宛丘之上兮」,《左傳·昭公十七年》:「陳,太皞之虛也」,漢《爾雅·釋丘》:「丘上有丘,爲宛丘。陳有宛丘」之後,人們多以爲即春秋時陳國,現河南淮陽便是當年伏羲「王天下」時的王都。然而,考古證實河南淮陽最早文化層距今僅爲四千五百年,相比伏羲所處「裴李崗文化」後期的公元前六千年晩了約三千五百年左右。表明淮陽不是伏羲王都。那麼伏羲王都究在哪?從中國上古、中古文化發展總勢看,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主要集中在黃河中游的黃土台...
女媧乃華夏始祖——中華民族之母。在人類社會進化中,她和其兄伏羲為繁衍人類,使人類能生存下去,在中華大地上有過許多建樹,曾經留下了不少神奇的神話故事。例如煉石補天、捏土造人、制訂婚禮、創作笙簧等等。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女媧果真有其人、其事,女媧是人不是神。她有超人的非凡業績,對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她功德無量,後世尊崇她、歌頌她,把她的真實形象漸漸地神化起來,即成為神,人們才賦予她民間神話傳說。本文從搜集的大量史料和現存遺跡、碑文中,闡述遠古時期女媧...
王勃之死,千百年來是一個難解之謎。《舊唐書》說他因赴交趾探親死于上元二年(六七五),楊炯《王子安集序》,說他死于上元三年(六七六)。死因兩《唐書》說法各有差異。《舊唐書》說「墮水而卒,年二十八」,《新唐書》說:「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我在《晉陽學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撰有《論王勃》一文,指出兩《唐書》及楊序之誤,認為王勃應死于文明元年八月(六八四)。又認為其《三月上巳祓禊序》流露了一個方外人的消極思想,祓禊的地點應在江南,王勃晚年曾在江南過著一段...
大禹渡是一個古老的村落,也是一處古老的港口碼頭。萬里黃河有二百多個渡口,它是唯一以「大禹」命名的渡口。大禹渡地處黃河中游,據全國文物普査資料,大禹渡有一遺址,在村東五百公尺處,位於黃河北岸三級台地,略呈四邊形。東西長五百公尺,南北寬四百公尺,分佈面積約二十二萬平方公尺,文化層厚二·五—三公尺,屬於新石器時期仰韶及龍山文化遺存。採集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泥質紅陶口缽和夾砂紅陶片,其紋飾有線紋、弦文、黑頸弧線三角紋和圓點紋,器形有雙唇小口尖底瓶、鼓腹罐、斂口...
太原王氏、河東柳氏、河東裴氏、河東薛氏,是歷史上山西四大家族。作者已據裴史舊譜,點校出《裴氏世譜》,據二十五史及其他有關史書,寫出王、柳、裴、薛各自的《歷史人物志》、《裴氏歷史人物志》、《薛氏歷史人物志》及《裴氏世譜》均已出版。王氏、柳氏書稿已寫成。四大家族重要人物,因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列出,本文僅就其祖根作簡要敘說,請方衆指正。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104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