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记载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彥與「八字軍」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張乃賡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时代背景 红巾军 八字军 历史记载

    腐朽屈辱的北宋宋朝,是我國歷史上對內腐朽無能、對外屈膝投降的一個王朝。在它的整個統治時期,曾先後遭遼、西夏、金、元等異民族國家的不斷侵擾,由於朝中一直分爲主戰和降走二派政治勢力,而且降走派一直得勢,所以卽使在對外戰爭上取得勝利,降走派也以退讓求和而換取苟安一時。其中最突出的如:公元一〇〇四年(宋眞宗景德元年)與遼國在澶州(今河南濮陽)訂立的屈辱和約「澶淵之盟」;公元一〇四四年(宋仁宗慶歷四年)與西夏達成的和議;公元一〇七五年(宋神宗熙寧八年)與遼割地求和...

  • 文章資治文鑑自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鄧啓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资治文鉴》 人物思想 历史记载

    删述之業,由來尙矣,昔孔子删訂六經,垂敎立紀,其旨遠矣。後世乃局於詩文。大抵選輯之學,有主於論文者,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其著者也。有主於言理者,文章正宗、古文雅正之類是也。有主於經世者,切問齋文鈔、經世文編其要者也。夫品藻詩文經世致用之選,古人之作備矣。今所爲者,宜有所重。余憫今人謀國而鮮究治平之道,服官而甚少公忠之行,風俗敗壞,亂多治少。因取古來有關治道之篇章,擇其尤精要者,得十五篇,備爲求治者之助焉。夫大同之治,爲我先聖王道政治之極則,亦爲古今至公平...

  • 文章中庸本義結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杜為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中庸三义 中庸二用 历史记载 相关结论

    第一節 中庸三義中庸本義,作者以前已有所述[1]:得一中和義,一也;御變時中義,二也;不息誠明義,三也。玆綜合此三義,試爲結論如次:何謂得一中和義,中國古先聖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創建文明,啓沃人生。洞明宇宙根本原理,以爲陰陽合德,交互成變,蘊爲無形之太極,發爲有形之太和,創生萬物,是爲宇宙之常道,人類順乎宇宙之常道,由是心物感應。交互成變,理事交融,內得乎中,外發爲和,位育贊化,緝熙光明,所謂:繼天立紀,明德新民,以期止於至善之境,臻於大同之治者,實爲我...

  • 文章李提摩太獻身中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齊聞韶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李提摩太 人物简介 人生经历 历史记载

    英人李提摩太於一八七〇年來華傳教,長達四十五年,不但對中國文教有卓越貢獻,同時對政治方面也有重大影響力,其留華期間長時定居山西太原,視同第二故鄉,一九七七年間賑濟山西旱災,一九〇〇年拳匪之亂,折衝山西教案,並以賠款剩餘創辦山西大學,對山西教育之改進,其功尤不可沒,特轉載此文以饗讀者。 編者

  • 文章徐永昌傳(二一全文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趙正楷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徐永昌 生活状况 人物事迹 历史记载

    二六、先生之風民國七十六年初,看到愛新覺羅·溥儀戴着眼鏡席地坐在被褥一旁縫補衣物的圖片(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第二九六期封面——七十六年元月號),因聯想到徐永昌這位古今少見仗節受降的一級上將軍也曾是衣服破了自己縫衲補綴的人,不過這是他少年時代的自强作爲,而溥儀則是做了兩次皇帝(淸朝末帝宣統及九一八日本侵略東北以後的僞滿皇帝康德)被蘇俄俘去遣返中共戰犯管理所後的生活寫照了。於是更聯想到永昌的一些出處大端或是德行嘉言爲本書前所未詳者,擇要綜述於次:一、湼而不緇 這是...

  • 文章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蒲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任振河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山西蒲州 牛郎织女故事 历史记载 民间传说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卻不知其淵源於春秋時代的冀州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更不知織女是舜帝的孫女,王母娘娘的外孫女。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是梁山伯、祝英台死後的化身。梁祝婚姻不成、雙雙殉情化爲蝴蝶飛去,後來又化爲兩只翠鳥升上天空,成爲牛郎、織女兩顆星,列于銀河兩岸。天帝(即死後昇天成神的舜帝)知道此事後,十分憐憫,准許他們七天相會一次。不料他們聽錯了,以爲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樣一來,一年中只有一次相會的機會。《詩經》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作品,其...

  • 文章山西華嚴宗大師——李通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王乃積郭華榮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李通玄 籍贯考证 代表著作 安葬地 历史记载

    由於年代的久遠、資料的缺失,對「中華第一大居士」、五台山華嚴思想奠基人、「華嚴三聖」創立者李通玄,包括《佛教大辭典》、《壽陽縣志》等書籍內容長期以來記載混亂之處甚多。現在根據近幾年見到的可靠資料,就其籍貫、著作、安葬處等,作一些考證與探索。李通玄是滄州人還是太原人?《佛教大辭典》、《中國居士佛教史》及二〇〇五年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華嚴經記》(其實是《華嚴經合記》影印本)等十數種佛教書籍,在介紹李通玄時都說他是「滄州人」或「但言滄州人」。這個說法,槪來...

  • 文章卜子夏設教龍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于執中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卜子夏 孔子弟子 儒学成就 历史记载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曾於西河設教授徒。「西河即龍門之河,在冀州西」,山西河津縣有冀亭,即古冀國都。子夏逝世,葬於河津辛封村,現在陵園尚存。河津文廟有一對聯:「莫謂人弗傑,周卜子、漢司馬、隋傳仲淹,明表敬軒,那幾家學士高賢,洵足接千秋道統。漫言地不靈,東虎崗,西龍門,南來飛鳳,北依臥麟,這一帶山青水秀;亦堪壯三晉觀瞻」。卜子即子夏,司馬即司馬遷,仲淹即王通文中子,敬軒即薛瑄文清公,皆係河津歷史名賢。孔子逝世後,他的弟子遭到魯國排...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