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门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期间龙门县的一个传奇故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湯燦華 出版时间:1981-12-3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传说故事 龙门 抗战纪实

    壹 山深林密的小县龙门是广府的一个三等县,它是在明朝宏治九年扩增城博罗二县之地设置新县治的,面积共有六千七百三十一方里,东西宽一百二十里,南北长一百八十里,北界新丰,东南界博罗,西南界增城,东北界河源,西北界从化,南至广州三百一十里,县城以北山深林密,林木苍翠,县城以南丘陵起伏,沙迳以南直到永汉属平原区,丰产稻米,中间有一条小河,自上建穿过县城沙迳永汉麻榨而连接东江,河边小舟,两岸多水陂以灌漑农田,民风朴陋,县内实行新县制后,统计人口四万余户,都十六万

  • 文章龙门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叔明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龙门 碑文 碑学大师

    龙门即伊阙,为山之名,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水历其门北流,故谓之伊阙。」在此我们便知龙门是地方名,不是甚么「登龙门」的。在北魏时代,前人以祈福佑,多造佛像于石上,并刻其祷颂之文于像旁,此风在北魏时最盛,为数相当可观,据说文字可辨者约有二千多种,经过历代书法家考证,选择其最好者,拓为四品、十品、二十品、五十品多种。淸末书家杨守敬说:「北魏造象,至今存者,盈千累万,其最佳者,有龙门之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

  • 文章龙门古佛调査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4-05-30
    关键字: 龙门古佛 散失情况 损毁情形 资料调查

    豫省为中华古代文化发生之中心点,以故境内古物胜蹟,不可胜计,就中尤以伊洛龙门魏齐隋唐宋代石刻佛像为最有声于世界。中外好古家之游览中州者,无不以一扩眼界为快,然世风不古,迭经丧乱,奸人土匪,偸凿盗卖者,不可胜数。因之为当道所注意,兹经田巡按切实调查保护,所查竟有九万余尊之多。兹特照录田使移咨军署一文,可以见此胜迹之伟大,继此果能妥为保存,诚中国之光也,咨文录后。为咨行事,据洛阳知事曾章炳详称,案查知事卷内,于民国三年四月八日,接奉宪台指令第一三五号,内开据

  • 文章壶口龙门与砥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易叔寒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壶口 龙门 水利问题 相关记载 砥柱山 水利发电

    黄河中游的壶口龙门,正有如长江中游的三峡,是整条河流中滩险水急之处,也是有名的风光佳胜之处。不过黄河上游,大多是黄土堆积的高原地带,悬岩绝壁间,中多深广的沟谷,一道中通,黄河挟大量泥沙滚滚而下,特别显得气势豪迈,无与伦比。「黄河之水天上来」,正是最有力的形容。黄河从晋陕边境滚滚南流,一泻千里,两岸的黄土断岩,紧迫河岸,水行峡谷,坡陡水急。峡谷之中,最有名当数壶口与龙门。大禹治河时,这两处是费尽心智的地方,也留下了千秋不朽的事业及传说神话,和供后人观光瞻仰

  • 文章大佛 關愛的眼神觀賞東方維納斯的神州之旅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李芸玫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东方之美 《洛神赋》 河洛文化 龙门石窟大佛

    人想知道东方维纳斯到底是什么模样,不妨亲赴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走一遭,那里有一座高度十七点一四米的卢舍那大佛,其面容之丰腴秀丽,足令观者为之动容,故西方游客称之为「东方维纳斯」。最近几年来,拜中国大陆开放观光之赐,几乎是遍地宝藏的神州大陆,已被欧美及日本观光客足迹所踏遍。日本人更是跟大陆方面合作,推出一套套「大黄河」、「丝路之旅」、「大运河」等风景录影带,令当时尙无福踏上神州故土的台湾同胞们,一解思鄕之苦。所幸,由于台湾当局的开明作风,返鄕探亲或赴大陆采访、考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