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马关条约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甲午戰爭二甲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2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东学党 不平等条约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今年为民国一〇三年,西历二〇一四年,日本平成二十六年,黄历四七一一年,佛历二五五八年,岁次甲午,生肖相马。想起了上个甲午年,即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两个甲子(一百二十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与日本在下关签订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发生于一八九四年至九五年间。因此战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日本为夺占朝鲜和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曾做了长期准备。一八九四年趁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东学党暴动,出兵侵占朝鲜,并于七月下旬突然袭击中国海陆军。八月一日

  • 文章唐景崧與甲午戰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邵雍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唐景崧 台湾布防 马关条约 战败分析

    三百万两,九五扣,周年息七厘,十年本息摊还。」马关条约签订后,唐景崧于五月十日致电清政府,「请旨饬产部速拨饷二百万两;以备急需」,并称「台将亡矣,赏界此款,藉慰万民悲愤之枕,二百年养育天恩,亦遂从此尽。」次日清政府同意:「电谕张之洞先行筹拨五十万两,陆续解往应用。」。这是唐景崧为台湾军民争取到的最后一笔来自中央的拨款,对台湾的初期抗战颇有帮助。四、充实军火为了增强台湾抗日的实力,唐景崧多次要求清政府为台补充军火一八九五年四月一曰唐要求清政府「饬下粤督,拣可用

  • 文章清廷創建海軍與中日甲午之戰紀要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清朝海军 明治维新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

    全军覆没。二月十八日,清海陆军将领丁汝昌等七具灵柩由康济和帆船送往烟台,被遣返的清兵共四千余人。从此,风景秀丽、形势险要之威海刘公岛,先后被日寇侵略军及英夷殖民军占领了五十一年,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始归还我国。四、结语中日甲午之战结束后,满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议和,并于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在日本关西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再割让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并赔偿兵费白银二万万两,后因俄、法、德三国压迫日本返还辽东半岛,再赔白银

  • 文章臺胞抗戰血淚史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馬世弘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台湾抗战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清末海军 公车上书

    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一、承认朝鲜独立:凡是以往朝鲜对于中国所实行的朝贡、礼仪等事项,一槪废止,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完全取消。二、割让领土:被割让的领土,奉天省南部(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与澎湖群岛。三、赔款:赔偿日本库平银二万万两,分七年支付。这些赔款数额,相当于当时日币三亿六千万元,等于日本政府四年的岁入总和。日本就以这笔赔款为基金,将日本货币由原来的银本位制,转换为金本位制,加强了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国际竞争力量,和国济经济的信用。日本又以中国

  • 文章日本五十年侵華血債(上)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曾異三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日本侵华 甲午战役 马关条约 九一八事变 中日关系史

    马关条约日人贪求无餍,「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企图呑并朝鲜为桥头堡,以染指我东北。光緖二十年(一八九四)甲午,朝鲜因东学党之乱,向我乞援。时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乃命直隶提督叶志超,大原鎭总兵聂士成,率师二千五百人赴援。并令屯牙山县,戒勿轻动。日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囘国,吿以「中国已出师援朝」。日本乃以先遣部队八百人迅入王京。大队继至,前后增至八千余人。志超请济师。鸿章以陆军湘、淮军,自平洪杨、平捻匪、平囘乱以后,大多裁撤。仅留少数已成强弩之末。绿营兵更不

  • 文章近代詩人教育家康詠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1期  作者:鄒子彬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才子康詠 科举受职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上宗室宝竹坡夫子留别》 新政失败 《题六君子传后》 返汀从教 创办学校 兴建实业 《漫斋诗稿》 《中国近代诗钞》 《汀江舟中诗》

    和议。康咏等义愤填膺,曾与宝侍郎长子伯弗等上书请从戎,不报。不料李鸿章已乘轮至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开放沙市、重庆为商埠,日船允其通航内地。使我国蒙受奇耻大辱,沦为半殖民地。清朝廷祚已衰,康咏「遂无意仕进,纵情诗酒,耳目所睹,辄发之于诗....」临别时,有《上宗室宝竹坡夫子留别》诗云:「我生少失怙,饥寒难自谋。痴心于薄禄,知遇复悠悠。谁知樗栎材,大匠能见收。伟哉我夫子,恩与慈父侔,惧我贫废学,留我住燕幽。初愿已难副,翻然赋归休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