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韩非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布衣丞相李斯評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8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0-08-25
    关键字: 李斯 评传 吕不韦 荀子 韩非

    以术干禄,竟能辅佐秦始皇二十余年,位极人臣,权倾一世,赞襄国政,言听计从,卒助成嬴政完成亘古未有统一中国的勋功。废封建,行郡县,一法度,同书文,筑长城,开驰道,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皆空前的重大改革与成就,亦均李斯参赞擘画的大功。若李斯者权势煊赫,勋功彪炳,影响深远,中国历代政治家鲜有能与之比拟者,堪称奇才异能的人杰。秦代的政治以法家思想为柱石。其术大行于商鞅,其学大成于韩非,李斯承其遗緖以相秦,虽成一时的勋业,然仅昙花一现,时不一世,斯与秦政俱亡。斯不得善终

  • 文章虞慶為屋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6期  作者:韩非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韩非子 读书笔记 古文摘录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虞庆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濡,夫材生则挠,涂濡则重,今虽成,久必坏。」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乾,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匠人诎,作之,成。有间,屋果坏。有一位名叫虞庆的人准备盖房子,一位盖房的工匠告诉他说:「木材刚伐不久还没有晾乾,况且泥也是湿的,才材不干就会弯曲,泥湿则增加重量,用这些材料现在虽然也能盖成,但不久势必塌毁。」虞庆说:「木材干了便会直,泥干了便会轻,现在把房子盖好,它自己会日渐干燥的,泥会一天天的轻

  • 文章战国时代河南的法学大家李悝、申不害、商鞅、韩非(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李悝 申不害 商鞅 韩非 战国时代 法学大家

    四、韩非韩非为韩国人,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西元前二八〇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西元前二三三年)。韩国都邑原在山西韩城县。韩国于西元前三七五年灭郑国,疆域扩展至河南中部,乃迁都阳翟,即河南禹县。故韩非系河南人。史记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为人口吃,不能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知不如非』(卷六十三)。非以贵族身分,见祖国国势日削,爱国心切,数以书谏韩王,王不用。韩非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

  • 文章韩非子以法治国思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韩非子 依法治国 思想论道 为政之要 李斯

    兴国 韩有楹韩非子善于著书,集法家之大成,且具不世之才。与尽读六经百家之书,日记数千言,为文以正,为诸儒倡,障隄未流,反刓以仆,刬伪以眞,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文公,同为韩氏祖先中杰出的思想家,希望能落实韩非子的做人处事方法与文公的治学为文之道,故予为文,论述两位生平事略及政治思想,盖所以扬先哲,裕后昆也。法界元宗韩非公为战国时的韩国人,系出宣惠王曾孙,庶公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西元前二八〇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西元前二三三年)。韩国都邑原在陕西韩城县

  • 文章國學綱要(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国学 诸子 荀子 韩非子 鬼谷子 邹子

    实」之乖乱也。与惠施并列于「名家。」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坚白即守白也,谓能坚守其说而合众人之异说以为同也。著有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管子——管子一书。旧题为管仲作,今存七十六篇。其书自宋时朱熹等已认为系出于战国时人之附托。而明人胡应麟四部正譌,则断为眞伪相杂,有一部分是眞。其学说,多言政治之道而以「法治」为主。故列于法家。申子——名不害,战国京人。学本黄老而主刑名。(即法律)为韩昭侯之相十五年,国富兵强。著有申子二篇。为后世法家之祖。韩非子——韩非

  • 文章(川人著作序文简介)韩非子通论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8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8-09-30
    关键字: 川人著作序文 韩非子 韩非子通论 法家之学 国家主义政治学

    春秋战国时期,为我国学术思想史上之黄金时代。诸子之学,原其本质,皆可称为政治学说,祗立言范围有纯与不纯而已。司马谈明乎此,乃综其旨要,别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而语其所同,则曰:「此务为治者也。」惟是六家中,要以法家之学最能厘淸伦理与政治之界域,不旁涉形而上之天道鬼神,一以现实为重,并运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问题。故法家犹今日通称之政治家,非胶于刑律者也;而法家之学则为纯政治学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在先秦诸子中,生年最晚,遭时最艰,取资最多,断制

  • 文章战国时代河南的法学大家李悝、申不害、商鞅、韩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06-25
    关键字: 李悝 申不害 商鞅 韩非 战国时代 法学六家 法家思想

    理性,守分际,防患于未然。法家思以权势刑法统治人民,惩治罪犯,弭祸于已然。惩恶亦足以劝善。劝善正可以防恶。互相济助,不可偏废。中国历代皆有严密完备的刑狱制度及明晰周详的律法体系。法家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不可忽视关键地位,由此可以想见。战国时代诸侯争覇,逞干戈,尙游说,百家争鸣,学术昌盛,思想发达。法家思想蓬勃活跃,甚为流行,广博渊深,体大思精,独树一帜,国君用为治术以图覇者,不乏其人。当时几位著名的杰出的法家,如李悝、申不害、韩非、商鞅,都是河南人,对法

  • 文章中國文化中「仁」字含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学者边沁,主张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福利,墨子言必兴天下之利,其生存时代在公元前,还早于一七四八至一八三二年时之英功利主义边沁,墨子可算是位伟大仁者。五、韩非子之谈仁㈠仁中心爱人:韩非子曰:「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子认为仁人,喜欢人有福,讨厌人有祸,心欲行之不能停止,并非求人报答也。又以为福本于有祸,常畏有祸而恐惧,因此行为端直,可至富贵全寿。㈡仁为德之光:韩非子曰:「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韩子以为失德就是失仁,失仁就是失义、失礼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