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国期间温州的慈善机构与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杨雨农 公益 慈善 赈灾

    在温州民间修桥补路等等积德行善的善举相当普遍,其实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民国期间温州就有一批开明的士绅和殷商富户,他们热衷于社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时社会比较贫穷落后,连年的战乱再加上灾荒更是民不聊生,他们就会带头募捐赈灾,然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意识到团体的力量,于是就出现了慈善社团组织。在民国元年由杨农、汪晨苼、戴绶先、张一鸣、张益平、徐缙卿、翁来科等士绅首先发起并积极回应,创办了首个民众自办救济团体”温州协济善堂“。开办之初财力未充,暂时办理对

  • 文章東北之氣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奉瑞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气候 降雨 地势 监测

    一、槪述东北为大陆性气候,与同纬度的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及欧洲南部之地方相似。气温冬寒夏热,每至四、五月时气温急遽上升,能在九、十月以前之农作物生育期间,保持相当高温,农作物可于此期间内成熟,为同纬度中东北地方之特色。另一主要因素,为东北受季风所鼓荡,炎风暑,于农作物最为有利,故东北之农作物可生产五十余种。凡温带性及热带性之大部分作物,东北皆能生产。吉黑二省为我国最北之地区,犹能盛产水稻,为特出之实例也。东北农耕地带之无霜期间,平均为一七一·四日,霜降

  • 文章农之《杨瑞鳣堂》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杨瑞鱣堂 杨雨农 慈善 救国

    “鱣堂”者典出《後漢書·楊震傳》。然世事滄桑,古宅和巽園均無存矣。今楊公之孫瑞津先生出于孝思,追念先德,特屬予制此巨印以留子孫永寶。

  • 文章(專論)高峰上氣象萬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7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2000-08-10
    关键字: 哲理 苦难 余秋雨 乐观

    「失之东隅,收之桑楡」,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多着呢!宁波文史学者余秋在「千年一叹」这本书中,谈到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这些国家,他说:「对于贫困我并不孤陋寡闻,中国西北和西南最贫困的地区我也曾一再深入,但那种贫困,至少有辛勤的身影、奋斗的意图,管理的痕迹,救助的信号,但这一切在这里很难发现,因此,惊人的不是贫困本身。」又说:「我们这次跨国文化考察,见到的最惨痛景象,不是石柱的断残,城堡的倒塌,故都的湮灭,而是在文明古国的千里沃野上,那些不上学的孩子们的赤脚密如森林

  • 文章代郵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9期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编辑致歉 延迟刊登 香先生

    香先生:惠稿俟下期刊登请原谅! 编者

  • 文章被燕王滅十族的方孝孺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作者:劉嘯月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雨花台 方孝孺 朱棣 方孝孺墓 雨花石

    花台的高度不过数十丈,是雄峙在南京城南门外的聚寳山上,出中华门不到一华里便到花台了。花台之得名,据传是在梁武帝时代有位云光法师在此讲道,感动天公而落花,故名「花台」。一说山石嶙峋的聚寳山,山上特产一种纹彩亮丽的小石子,人称花石,这种小石子是在远古时被水从远方冲积,聚汇到这里。因为经过长期的磨刷,磨得很圆滑。花石彩色斑烂,花纹变化无穷,有的像山川草木,有的像鸟兽虫鱼。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此说较为可信。这里最感人的胜处,是先贤方孝孺墓,他与

  • 文章竹石碑续后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风雨竹石碑 读后记 档案资料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肥城尹德民风竹石碑,嵌于肥城县城内文庙大成殿东壁外侧。与吾邑八景之一「鸾台夜月」,相距不过百公尺,石碑共有两方,每方长约二尺,宽约二尺五寸,为横长方形。右一方石上绘刻风竹两枝,以修竹之枝叶组成前面五言诗四句,除此诗中之二十个字之笔画竹叶外,别无闲杂竹叶混托其中,气韵生动,出于自然,眞是天衣无缝。诗的前面两句:「不谢东君意,丹靑独立名」,十个字计八十八笔画,组成风竹一枝。风竹枝叶为自右向左方吹势,极富

  • 文章读「风竹石碑」后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0-09-20
    关键字: 风雨竹石碑 读后感

    本刋六卷一期尹德民先生「风竹石碑续后记」一文,读后感慨良多,愿就所知提供尹先生参考。当北伐时(民国十七年),余方十三岁,正在高小读书,见及当时政工人员所作漫画,并画有「竹石」中堂,竹叶是用「革命尙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字组成(皆作竹叶形),颇具巧思。另有用黄小米染成红、绿、黑色小米,组成各种字形,黏在纸上,以后虽未再见有类似宣传品,但记忆犹新。抗战期间,忘记在何处见及「风竹石碑」拓本(原文尹先生已经谈及,不再赘述),惟个人对此不解。关公为东汉末年人

  • 文章花情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關知恩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雨花石 往事回忆 相关诗文

    长相思兮泪水沱,冰心玉壶在何方?长相思兮肠欲断,冰心玉壶在何方?对花石,我自幼相爱,爱之成癖;卅载相思,思之成病。六四年,高中毕业,政审不售,高考不第,归里务农,郁闷之暇,写了这两句不诗之诗。记从六岁那年,奶奶病重,卧榻不起。时而狂言乱语,时而窃窃私语。仿佛爸爸就在床头,与之私语。全家大人无不十分紧张。惟我愣头愕愣,悠闲自若。忽然从奶奶的床头翻出一个生了锈的铁盒盒。装着半盒盒花石子。有红有绿,有黑有白,红花绿纹,黑质白章,十分逗人。我偎倚在妈妈的怀里

  • 文章吉县霖村盛会回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溫震東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阎锡山 朱德 霖雨村会见

    有四个干事,我于八月底派到该部任干事,另有梁棣(天旺)及魏某等,政治主任朱世昌没有到任,而是去鄕宁县某地的军政干部十五分校任教育长,协助薄毓相(字右丞,主张公道团总负责人)。十月份队附张秉良也调往该校。梁棣多次与我商谈欲另谋工作,十二月初,我俩由曹井村到吉县霖村二战区政治部请求另派工作。碰巧阎长官在该处与朱德副司令长官会晤,并举行欢迎大会,我与梁棣随政治部同人参加欢迎盛会。此正是日军第二次围攻吕梁山的前夕。(阎长官与朱副长官另一次会晤在吉县古贤村——编者

共47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